美食 Gourmet

原民味夢幻山菜

花東‧雨後奇蹟X深林野蔬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原住民在自己的生活區域中,有什麼、就吃什麼的飲食態度,是標準的綠美食主張。平地人往往覺得「那能吃嗎?」的奇特植物,他們都能找到善用的方法。有的是捲捲的蕨類嫩芽,有的是貌不驚人的山中粗葉,有的則是稍縱即逝的特殊菇菌類。但因口感和味道獨特,被稍稍改良後,往往成為外地人難以忘懷的美食。

說阿美族常吃的「雨來菇」(地耳的一種,又稱葛仙米、情人的眼淚),是台灣最夢幻的野菜之一,一點也不為過。生長在花東山區草地上,但是只有大雨過後才現蹤跡,還得趕快採收,否則就消失在陽光下,夠夢幻吧。

我曾到牡丹灣Villa時遇過一次。前一晚剛下過大雨,隔天中午有人告訴我草皮上出現了雨來菇,等我拔腿跑過去看時,它已經呈漆黑狀皺巴巴的,只剩一點點QQ的部分了,消失的真快。

是的,它超Q的。好像軟的橡皮膠一樣,外皮滑滑嫩嫩,入口是有彈力的脆中帶軟,在口裡滑溜彈跳,這種口感吃過一次便很難忘記。

把阿美族這種野菌變得更好吃的,是花蓮光復馬太鞍濕地附近,欣綠農園主人翁朱進郎。

外面大多以涼拌方式處理雨來菇,或是在中醫藥性上嫌它「冷」,以麻油和薑拌炒。但雨來菇本身沒有滋味,前者顯不出什麼味道;後者則較像藥膳,較難大受歡迎。朱進郎以地瓜、枸杞和烏醋,調配出醬汁,再添入雨來菇拌一拌,酸酸甜甜的非常開胃,和雨來菇特殊的Q彈脆感很搭。

另外,是低海拔到中海拔山區常見的瓦氏鳳尾蕨。這倒非只有花東阿美族才在吃,但這裡瓦氏鳳尾蕨的生長勢,的確比一般山區更蓬勃。

可是,即使是嫩芽部分,都非常苦,單吃是平地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朱進郎會將其汆燙去苦味,自創蘸哇沙米、醬油的吃法。辛辣中所帶的苦味,較不明顯,且合奏之下有一種野味感,倒不失新奇。



最怪的大概是木鼈子。首先長相就很怪,粗粗的葉子,散發一種腥味;橢圓的果子則長了軟刺,坊間流傳它的果子有毒,與克莉絲蒂偵探推理小說中常用來毒死人的「番木鼈鹼」為近親,變得沒人敢隨便撿來吃。野菜專家劉克襄在其書《失落的蔬果》中談到,其實有毒的只有木鼈子果實種子,不咬破吃下去就沒事。

木鼈子除了果子可以煮來吃,味道與質感,介於南瓜與冬瓜之間,較Q軟不像南瓜那麼鬆,但也沒有冬瓜那麼水綿,口味還挺芳香甘甜的。葉子部分也能食用。阿美族的傳統吃法,是將一把木鼈子葉,水煮成一大鍋,加進蝸牛。不過這種稠稠黏黏的口感,大概沒有幾個人能接受。朱進郎則是將這種粗澀的葉子,一片片炸過,製成像日式的蔬菜天婦羅般,略蘸醬油就很好吃。比一般蔬菜多了豐富的山野香氣。

苦、澀或較無味的原住民山間野菜,只要選對了烹調方式,原本Q彈、爽脆的特性一發揮出來,你一定也會喜歡上這種野性十足的口味

info 報乎你知_吃菜去!

欣綠農園
地址:花蓮縣光復鄉大全村大全街60號
電話:03-8701861
費用:桌菜為主,2,000元起跳
備註:須先預約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