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英國館(吳毅平攝影)

達志影像

20尺高巨型蒲公英

英國館》2010世博‧最吸睛之選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看見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一眼瞬間,肯定讓人難以忘懷。從網路上的模擬效果圖,到實際站在英國館的面前,我只能說,震撼度有增無減。模擬藍圖中,英國館像顆長了刺的球體,趣味新奇,很難不引人注目。但當這個六層樓高的球體建築,偌大的佇立在眼前,陽光照耀下閃閃動人,我已經分不清楚這究竟是件藝術品,還是科幻片的現場,還是真真實實的一個展覽場館。

這是英國設計鬼才、四十歲的湯瑪士.希瑟威克(Thomas Heatherwick)的點子,他在英國館競圖中,打敗了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女性得主哈蒂(Zaha Hadid)等眾多好手。希瑟威克團隊最原始的初衷是:蓋一座鶴立雞群且自己會說話的展館。

英國館是由六萬六百八十六根透明壓克力桿(每根長七‧五公尺)所組成,這些桿子就固定在一個超大型的木構圓角方盒子上。韌性十足的桿子,隨風擺動,活生生的就像是個生命有機體,隨著一天二十四小時風的動向、陽光的射角,丰姿萬千,有人稱它是「蒲公英」。站在通向英國館的入口,我根本看不到有點距離的這個展館,大門在哪,又添幾分神秘。

其實,真正震撼藏在這棵大蒲公英裡。走到展館後方的大門時,虛幻神奇之旅才將展開。從門外看門裡,正如同未知的世界,一片漆黑。當你進大門後,光線有點微弱,漸漸的,一根根透明壓克力桿所組成的起伏牆面和天花板,讓陽光微弱的滲透進來,彷彿是貼滿亮片的牆面,有的亮有的暗,且隨著太陽的移動,有明暗變化。抬頭仰望,天花板則有如閃閃繁星的銀河,讓人炫目。

感覺神似高聳外牆、光線微弱的教堂裡,光線透過馬賽克玻璃照射進來般,帶著幾分神聖。希瑟威克說,這就是他想塑造出的神聖感。甚至,他們希望大家進去後不要說話,靜靜的感受裡頭的一切。



展館裡,是一個口字形的架高動線,無論是天花板、如波浪般起伏的牆面、還是展館中央地面,都由約四公分見方的壓克力桿尾端組成。但仔細貼近身旁的壓克力桿,竟發覺每根桿子裡都鑲嵌著一顆到五、六顆的種子。

沒錯,這座展館就叫「種子聖殿」(Seed Cathedral)。

這是希瑟威克和他的團隊得意的創意。在決定參加英國館的設計競圖之後,他們特地研究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他說,很多建築師、設計師可能想到的是綠能科技等,但他們的想法更超前,想到的是與眾不同的種子。種子可能是未來人類存活下去的依靠,既是糧食,也能生成氧氣。

於是,為了要展出為數不少的種子,他們找上由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通稱「邱園」)和全球夥伴共創的「邱園千年種子銀行」(The Kew Millennium Seed Bank),位於雲南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即是夥伴之一。這個種子銀行蒐集全球開花植物的花粉和種子,將近一○%,並將其儲存於攝氏零下二十度的環境裡,確保種子的新鮮度無虞。

至於採集種子、挑哪些種子展示,是個須深思熟慮的問題。昆明植物研究所種子採集協調員蔡杰說,自二○○八年底接獲種子蒐集的任務後,他們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跑遍山上野地,才將要展示的種子蒐集完畢。對於展示什麼種子,他們也思考許久。著眼視覺能吸引目光,除了種子不能過大過小之外,外型、顏色亮眼也是考量。像是楓樹的種子,像小翅膀一般,就很吸睛。

同時,也考慮種子不同用途,經濟作物的橡膠、咖啡;做為糧食的稻子、中藥、野生花卉等各類皆有。



蔡杰要澄清的是,六萬多根的壓克力桿裡,並未如某些報導所言有六萬多種種子,正確的是一千多樣種子,顆數高達二十五萬,所以有的壓克力桿中不只一顆種子。數量最多的則屬銀杏和茶樹,各有上千根的壓克力桿。蔡杰告訴我,銀杏約在一億多年前就存在地球,自古便有長壽的象徵,加上茶樹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意義格外不同。不過,在種子聖殿裡最大的遺憾,大概是無法辨識種子種類,現場並無標示,也無說明。

至於壓克力的創意來源,是建築師希瑟威克和設計團隊聯想到電影《侏羅紀公園》中,保存於琥珀中的蚊子,也想運用明亮通透的材質展示種子。

他在接受alive訪問時表示,「我們想要找到能像纖毛一樣活動,又能轉換光線,提供內部照明,同時還是強壯的結構體。」試過了幾種材質後,最終他們決定採用壓克力桿來包覆種子,並構成整個展館。種子得事先乾燥,再趁著高溫製造壓克力時,把種子放進壓克力的一端。世博會結束之後,這些種子則會繼續在大陸及英國的學校展示。

這讓展館不只概念超前,實際上也很綠。一方面,白天時陽光能透過壓克力桿提供內部照明。另一方面,到了晚上,內部的照明又透過壓克力桿反向點亮英國館。

事實上,種子聖殿的概念要付諸實現,考驗的不只負責種子蒐集的各路人馬,負責營建的江蘇省蘇中建設項目經理丁杰說,木結構建設的「穩固」和「防水」是兩大難題。

首先,在固定壓克力桿的木結構,得承重一千多公噸。他們的技術人員特別從國外進口質地較硬的再生木頭,並以碳纖維將之包覆,來穩固結構,經過了五十多次的實驗,才完成這項任務。

其次,壓克力桿插在木結構上直通到館裡,若有一點縫隙、防水措施沒做好,館裡可能就淹起水來。更讓他們頭痛的是,壓克力桿會隨風搖擺,試了各種方法,最後,他們在壓克力桿和木結構的接縫處,以橡膠套加結構膠、再加橡膠套如此具有彈性的三層防護,預防桿子因晃動產生縫隙,讓雨水傾瀉而入。這個為英國館獨創的技術,正在申請專利中。



走出種子聖殿,英國館的場地上,還有一張如同拆封包裝紙的露天廣場,英國館貿易投資戰略經理龐大衛(David Percival)告訴我,這象徵英國送給中國的禮物。鋪了人工塑膠草坪的皺摺起伏空間裡,或坐或躺都不成問題。而這片起伏的地板四周皆向上高起,構成了足以讓人行走的走廊,英國館就在走廊上方展示英國城市的魅力,包含全球綠化程度最高的倫敦、英國建築等主題都可見到。

在上海世博會中,英國館論前瞻性、看視覺效果,這絕對是園區裡最亮眼,也最不容錯過的一顆明珠。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