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堅持所愛 做就對了!

李家維的人生哲學》生活不應酬、興趣不設限、想做不等待

2015/08/18

LINE分享 FB分享

秋天的澎湖,已是寒風凜冽。小男孩看著父親小心翼翼的用麻袋,將庭院裡綻放的幾株嬌弱玫瑰圍住,細細包裹,深怕它被大風刮壞。

那呵護備至的模樣深深印在男孩腦海。父親告訴他,隔年春天,麻袋打開後,美麗的花朵將再度盛開,又將會是滿室馨香。這一刻,種下了男孩往後四十年對花草的迷戀。現在的他,在台灣最南端打造了一艘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誓言要讓台灣成為東南亞瀕臨絕種植物的最大庇護所。

他,是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前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李家維。對一般大眾而言,他並不耳熟能詳,但這個名字,就曾在本刊出現過兩次。談的話題都和養育有關,一是養蘭花,二是養孩子,他對兩個兒子「拉住自己的手,掐住自己的喉嚨,不要去教他!」的教養心法,仍讓人印象深刻。

然而這位卓越「栽培手」本人,一樣精彩。他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細胞生物學者,研究論文多次登上國際頂尖的《科學》(Science)等期刊。然,他並不是個只醉心研究的工作狂,每個週末,他選擇遠離塵囂,和太太一起漫步山林,照顧第二個家中溫室的花朵,看上一天的小說。對他而言,休閒不是工作的逃離,兩者都必須讓他打從心底熱愛,因此,勉強客套的應酬活動不算休閒;了無新意困在僵化體系裡打轉不算工作。選擇自己做得好、做得開心的事,他,捨去聽外界的雜音,只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頑皮科學人

「他是個很不一樣的科學家。帶點孩子氣,對什麼都感興趣。」談到李家維,科博館創始館長,知名建築師漢寶德不禁笑說。孩子氣倒不是說任性,而是相較一般不苟言笑、只懂自己論文的科學家,李家維擅與人親近。科博館館長秘書譚美芳笑談這位前老闆,第一次前去拜會當時的長官政務次長范巽綠時,開口第一句竟是:「大家都說妳頭髮怪,我看挺好的呀!」大膽發言連當事人也忍俊不住,立刻拉近了彼此距離。

在李家維的話語中,常常用「喜歡」、「愛得很」、「好極了」、「著迷」這種情感強烈的字眼。好比講到一起合作的學者,他會說「我很喜歡他」,而不是「我欣賞他」。但這種豪不矯飾的真性情,讓李家維往來並不局限學界、企業大亨、藝術家,甚至連苗栗山頭道觀的道士都是他的酒友。相識多年的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就形容他是「出入雅俗貧富之間,與己與人自在平等的科學家。」

鐵齒蒐藏家

好人緣在他突破工作與發展興趣時,都幫上忙。例如他最廣為人知的蒐藏,是近五百尊的台灣民間神像。李家維說,蒐集都需要穩定的貨源,而這通常得建立在信任與好交情。尤其,他蒐集的多是被人丟棄的落難神明,很難定出標價、甚至不易見到,這時,就靠交情了。李家維笑說,常因為相談甚歡,老闆就大方的半買半相送甚至免費給他,有新貨到,也會保留給他。

李家維沒有宗教信仰,他只蒐藏、不供奉,從中也可看出他博物館館長的性格。在他家住著的神像,有觀音、媽祖、濟公、各行各業祖師爺,像是建築業的魯班、醫界的華佗、戲劇的田都元帥……,範圍之廣泛,甚至連有應公(無主孤魂)他都毫不忌諱。八年前,他在路旁帶回第一尊關公,之後當成小興趣,偶爾買個幾尊。直到五年前,相熟藝品店進了一大批「精品」,讓李家維大飽眼福,當天就帶回了四、五十尊。也許是緣分到了,蒐集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讓我奠定了信心,感覺是一個可以認真發展的興趣。」

欣賞了李家維的神像蒐藏,我這才發現台灣人真是什麼都拜,什麼都不奇怪!果然如他所說,「台灣自製的神像,是最能體現台灣民間文化的工藝品。」每蒐集一尊神像,他就蒐集了一個台灣故事,最後蒐集成大時代縮影。我在這兒看到許多台味十足的神像,「許多神像都是六合彩時期的產物。」李家維拿起一尊赤腳踏著龜蛇的玄天上帝,長得殺氣騰騰極像黑道大哥,「有時候神像會依業主的面相來塑型。」他笑說。還有比中指的五營神軍、三太子一家人、甚至有非常罕見的「五鬼搬運」,正巧是「海角七億」事件爆發前一週蒐到,令人不禁一嘆。

他蒐神像純興趣,非關研究,也沒打算當骨董變賣。但滿室來歷不明的神佛,很多朋友建議他做個退神儀式比較保險,李家維倒是從不以為意,也就是俗稱的「鐵齒」,不過七、八年來也都相安無事。「上次一位自稱有(通靈)能力的朋友說,祂們(神像)在這裡都過得很開心!」李家維打趣道。

鐵齒,表現在他的做事方法上,就是超級行動派,一有想法,先做再說,不怕嘗試。「很多人常告訴我這行不通、那很花錢……」,對於這些「忠告」,他往往報以招牌微笑,聽聽就好。因此,許多看來棘手、麻煩的任務,換作別人可能要戰戰兢兢的評估,問A問B討論半天。但到他手上,「沒有這麼難嘛!」三兩下就解決。

勇敢逐夢者

相較於一般科學家通常只埋頭在自己的專科,李家維的興趣包山包海,從生到死他都博愛。李家維笑說,在博物館工作對他這種「物欲橫流」的人來說再好不過,如此喜愛的工作,他卻曾因為生涯規畫兩度割捨,放棄的原因,都是「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

第一次出走,是為了自己的研究生命。館長庶務繁忙,相對自己的研究時間就變少。一九九六年,科博館舉辦「寒武紀大爆發」特展,他邀來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均遠,兩人針對物種起源熱烈討論,一拍即合。於是當陳均遠邀他一塊兒前往雲南等地溯源,強烈的研究欲望,驅使李家維當下決定辭職。「我第二天去找吳京(當時教育部長),說:『生涯另有規畫,你容許我吧!』」

一個月後他就跟著陳均遠到貴州、雲南找化石去。這段期間他們在貴州甕安五億八千萬年的磷礦層,找到了世界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挑戰物種起源於「寒武紀大爆發」(五億四千四百萬年前)的假說,將起源時間大幅推前五千萬年,轟動古生物學界。

保育行動派

二○○二年,他再度回鍋科博館,卻又在四年後選擇離開,這次則為了實現另一個更迫切的夢想,也就是他現正投入的志業——熱帶植物保種。我們來到位於屏東高樹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這兒是由台泥辜家捐贈農地與經費,開幕邁入第四年,在李家維團隊驚人的執行力下,已經超越當初預定的十年目標。一萬六千四百多種熱帶植物(統計至二月底),其中蘭科、蕨類、秋海棠科的蒐藏更是穩坐世界第一。而台灣,也從此在全球保種地圖占了一席之地。

熱愛植物的學者並不在少數,為何他寧願辭去館長職,挺身而出?他神色凝重的說,「我們教書教了二十幾年,每年都跟學生說野生物種正在消滅,生態體系正在瓦解,但是真正看到單純為了『保種』而做的行動卻非常少。」雖然西方國家如英國、挪威都大量建立種子庫,物種豐富的東南亞熱帶雨林植物,卻不在他們保護之列。「一來許多熱帶雨林的種子並不能乾燥保存,再者,當地政府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人才來做這件事。」

於是,李家維為台灣的保種中心立下蒐藏標準:1以棲息地瀕危的地區優先;2只收活體植栽;3強調稀有種;4爹不疼娘不愛的更要蒐集,例如攀爬、多刺的藤類棕櫚科。李家維說,這種植物渾身刺,植物園通常不收,在野外又第一個被砍,「我們反而優先保存。」

這樣一個對國家深具重大意義的中心,為何反而是由私人企業來支持?李家維直言不諱,公部門緩慢牛步,其中牽扯的人事又太複雜,一環拖一環,「保種卻是和時間賽跑的行動,怎麼能等?」他為了催生保種中心,再次辭官,二話不說,把機會丟給民間企業。

擔任館長時期,他這種當機立斷、不講情面的個性,也引發不少反彈。長期與他共事的譚美芳說,李家維為人雖然親和卻不隨便,「在公事上的作風很tough(強悍)」,講求公平,尤其痛恨人情關說。「曾有人試圖來關說人事,他第二天就把名單送政風室,永不錄用。」蜚短流長,常常是成功的絆腳石,因此李家維總要求部屬「不要看、不要聽,做就對了!」

熱情生活家

現在保種中心,除了李家維這位不支薪的執行長,員工僅十二名,且並非全是植物相關背景。甚至有位原本是修水電的,李家維看他頗細心,就請他來花房幫忙照顧茶花,「熱忱最重要」。

平日中心的運作由四位蒐藏經理主導,他們個性不同,但共通點都是細心、專注、且對植物異常著迷。「玩植物的人,通常比較不會和人相處。」蒐藏經理戴勝賢笑說。於是李家維在其中便扮演協調的仲裁角色。「有任何事,當面講,當下立刻解決。」明快的裁決,也是保種中心能僅以十二人維持順暢運作的原因。

他的好友王榮文說,李家維有源源不絕的公益構想,「但他不會把自己累壞,精算謀定而後動,量力而為。」我們常把工作與興趣放在天平的兩端,靠近一邊就逃離了另一邊,翹翹板似的上下擺盪。但是對李家維而言,工作、興趣卻是齊頭並進的馬車,有個共同的終點:快樂。對生活的熱情該如何持續燃燒?我在李家維身上看到再單純不過的理由——懂得取捨,做自己喜歡的事。

【延伸閱讀】奇花異草 紙上植物展

1.Dendrobium goldschmidtianum 紅花石斛:為台灣蘭嶼原生種,目前只有蘭嶼深山中才能意外發現蹤跡,原生蘭中幾乎找不到顏色比它更紅的蘭花,此花曾代表台灣在東京蘭展榮獲總冠軍。

2.Hoodia gordonii 麗盃閣:原產於南非,常被誤認為仙人掌,其實是蘿藦科。當地原住民長途狩獵旅行,常拿來抑制飢餓感及口渴,已有藥廠利用其開發成天然減肥藥。此植物已被列入400種瀕臨絕種草藥,也是華盛頓公約保護的物種。

3.Pyrenaria buisanensis 武威山烏皮茶:消失逾80年的夢幻植物,為台灣特有種。野外株數僅存2株,保種中心育有10株。

4.Philodendron rugosum 皮革蔓綠絨:原產厄瓜多,非常稀有,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The IUCN Red List)中,列為接近威脅的(near threatened)物種。皮革般的葉片有如塑膠製品,非常特別。

5.Archangiopteris itoi Shieh 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原生地為台灣北部烏來地區,因無法用孢子繁殖法正常發芽、繁衍,再加上生長地被破壞,已瀕臨絕種,全台野外僅剩28株。

6.Schoenorchis micrantha 羞花蘭:發現於亞洲及澳洲,全球最小的蘭花,每朵花約1~2公釐,小到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它。

【延伸閱讀】花博保種中心植物展出資訊

由於保種中心不對外開放,近期能見到其珍稀熱帶植物之處,就在花博。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妨把握。
地點:台北花卉博覽會未來館(新生公園區)
時間:即日起~4/25
票價:300元(全票)
內容:3月份為珍稀蘭花展,如台灣蘭嶼原生蘭紅花石斛、鶴頂蘭……等。4月則預計展出珍稀蕨類、棕櫚科植物……等。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