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價格與價值的迷思

張耀談龍井亂象》

2015/08/18

  • 文字 / 張耀
LINE分享 FB分享

清明節前的龍井,無數江南茶客的夢想,也是我以前最愛,從巴黎搬到上海後,每年穀雨一過我就動心思到杭州龍井小住幾天,到茶山和九溪十八澗的彎曲山谷走走,等待茶山上的細微春芽冒尖,坐在大樟樹下品賞茶農的第一道龍井春茶,看著嫩茶一天天滋味厚實起來,買上幾斤,一年就不喝別的綠茶了。

後來很少這樣了,有年冬遊西湖,晃到龍井,碰上茶農在「生態茶園」獅峰山上打殺蟲劑,不由心裡一冷,對龍井茶有點敬而遠之了。後來撞上古樹普洱茶,更是神迷其中的濃鬱沉厚,方向改成了普洱古茶山,龍井茶的清香變得遙遠了。

但身在上海,杭州的初春之惑很難抵擋,今年冬天太長、太冷,不覺又想起西湖山水的早春,細雨也好,驕陽也好,龍井山吐綠綻蕾,美到令人心醉,才開了兩年多的度假別舍「雷迪森龍井莊園」坐落在茶山當中,從陽台上伸手即可摸到茶樹,忍不住還是坐上新的高鐵,以近四百公里時速,直奔杭州。

大陸的高鐵騰飛如同神話,上海到杭州更是簡便如搭公車,從虹橋火車站出發四十五分鐘就到了,但從車站去龍井卻可能要兩、三小時。車站等計程車的人群漫無盡頭,也沒計程車肯載你去西湖另一邊,因為堵車太厲害了。這兩年內地年產上千萬輛車,大中小城市全體堵塞,更別提杭州這樣的熱鬧地方。最後沒辦法,只能上一輛打空車燈的計程車,出價八十元(人民幣)去龍井,不去我就立馬打一一○,投訴拒載。

牢騷滿腹的計程車司機花了一個多小時,穿過西湖邊的壅堵和湖光山色,把我折騰到了城市那一頭的龍井山腳下,「龍井八景」附近的度假村。靠近獅峰龍井的滿山春色,在裡西湖的青山之間深吸一口茶香,你就覺得一切麻煩都值了!

龍井茶山的早春,煞是好看。綠是萬千種的嫩綠、青翠、鵝黃綠直到墨青色的組合,山巒起伏,茶田蜿蜒上去,在晨光和暮色之間閃出不同的光澤和層次,特別是獅峰和裡雞籠山前後的山崗上,古人問茶,乾隆踱步的龍井八景猶在,杭州在園林方面還是有一套的。不要坐車直接進入龍井村,只會讓你失望,五、六年前還保存完好的古村,現在是一條旅客的高速通道,加上無數的觀光小店、觀光農舍。

除非,你一定想去看乾隆的十八棵古茶樹,否則,龍井村能免則免,熟客都偏愛裡雞籠山一帶的農莊,在龍井八景一帶的山野漫步,古代皇帝進龍井村的石階「問茶古道」,一路上去風光旖麗,層層茶苑都在迸發新芽,有的地方茶樹還是一團團的,看得出古老茶園的痕跡,遠處是小村落的參差白牆。

到了乾隆駐足的「過溪亭」,就可以止步了,翻過坡便是喧鬧的龍井村,大客車小客車排起長龍,山這邊還算安靜,如果過來幾個喧嘩的茶客,那也是當官的,這個委員,哪個哪個主任的,一般散步的人都是細聲細氣,唯恐驚擾了茶苑的安靜。

亭子右手是白牆黑瓦的小村,也是新修的,但比較優閒,沒幾戶人家,行政上屬於龍井村,還有被人題詞過的一潭清水「龍池」,找對了農戶人家,看出去的風景和喝到的茶都不錯。

杭州古稱武林,武林山是天目山餘脈,山脈南支為鳳凰山,北支為龍,其泉其橋都以龍稱,龍井之名就來自永不枯竭的龍井泉,泉水在這裡激濺出一深潭。正宗西湖龍井茶有幾個小產區,分為龍井村、獅峰、梅家塢等地,口味細微差別,老茶客最愛獅峰龍井。

小村高處有一家人姓徐,男主人二十多代在這裡種茶,女主人心直口快,十分麻利,他家的大陽台將滿山春色盡攬懷中,男主人正在小鍋裡殺青炒茶,龍井茶跟台灣烏龍、雲南普洱、武夷岩茶都不同,屬於炒青類。在鍋裡加溫翻炒,壓揉成片,出鍋就算全部完工,可以泡出來喝了。一道工序完成,技術要求很高,通常只有全家最年長的老手,或者主人才能動手,女兒就算到了六十歲,也只能看著老媽媽幹。

誰炒龍井,誰就是當家的。

清明前的龍井,全是芽尖,這天是三月二十五日,第一批茶芽剛出,一斤茶裡有二萬五到三萬片嫩葉芽尖,難怪一斤茶賣到人民幣三千至八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三千元至三萬五千元)都有,人民幣二千八百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的都是浙江龍井,不是西湖產區的。

嫩茶泡在玻璃杯裡,一個個青綠小芽圓鼓鼓的,像綻放的花蕾一樣,顏色翠綠帶著金黃,這是頂尖龍井的標誌,不能純綠色的,即使是以後茶季,葉片也要帶點鵝黃為上等。

清明前龍井,香氣十足,茶味較淡,頭泡最香,二泡好喝,三、四泡就淡下去了,沒有滋味,只剩一點回甘。四月五日左右的龍井茶,味道香濃許多,葉片也大了,但茶氣跟我習慣的古樹普洱茶還是差很多,龍井茶就像美女,香氣和品相迷人,純粹視覺享受。

但茶的底氣就柔弱很多。

一到清明,龍井茶的產量日日高升,往年價格也會快速下落,今年掉頭的速度特別慢,各地的春茶都是價格飛漲,看來通貨膨脹真的來了。

龍井的茶山雖然好看,但深探究竟有很多問題,以前見過的殺蟲劑小袋還能見到,據說是冬天裡才用,到春天發新芽就無副作用了(不知確切否),但殺蟲肯定要殺,畢竟是幾千塊一斤的貴重茶葉。

我在茶地裡散步時,看見人背著噴霧器走過,問她噴什麼,農婦理直氣壯的說:「草甘磷。」(除草劑,據說還不算高毒農藥)我聽了還是一驚,連周圍的綠水青山似乎也顫了一下。

難怪,茶山處處如此乾淨,但是除草劑對土壤和茶葉的品質影響,誰管呢?好賣就行!

對茶客的影響更是無人在意,碧綠生輝的龍井茶,一年開春喝幾口就夠了,生態茶苑的故事你願意相信多少就多少,沒幾個人當真的。

其實,除草有人工,本地人懶得做也可以請小工,連普洱古茶山都這麼做,何況是茶葉賣到人民幣幾千元一斤的龍井茶園?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