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201105lns0185 (Copy)

201105lns0189 (Copy)

201105lns0190 (Copy)

201105lns0192 (Copy)

201105lns0194 (Copy)

在秋惠文庫穿越時空,戀戀400年

2011/06/16

  • 文字 / 駱亭伶
LINE分享 FB分享

走進「秋惠文庫」私蒐藏沙龍,只要喝杯咖啡,就可飽覽上萬件台灣3、400年來的文化器物。藏品物況精緻良好,牆上海報美女的巧笑倩兮讓人毫無防備。

但小心後勁,你隨時可能像電影「似曾相識」的男主角一樣,因一枚古硬幣而穿梭於時空之間。

像是,我們都「聽」過「有唐山公,無唐山嬤。」但是你真的「看」過嗎?秋惠文庫「有圖有真相」。清朝,大陸來的羅漢腳仔並無法攜眷來台,普遍與台灣平埔族女子婚配,因而85%的台灣人多少有著原住民血統。等到看見文庫裡一張繪於1918年(大正7年)的「公嬤圖」,畫中的阿嬤紋面,卻身穿客家婦大襟衫。從署名畫「苗栗林登貴」來推測,應屬居住於竹、苗、台中一帶的熟蕃道卡斯族(平埔族一支)。終於能將知識還原為有血有肉的真實感受。

歷史經還原,就是人與社會生活的本然紀錄。凝視這些失去實用功能卻散發光華的舊時物,在讚歎與好奇中,引人探尋記憶斷層的秘密。

布置這片華麗舞台的牙科醫師林于昉,15年前就是受這股秘密力量引動,一頭栽進蒐藏的深邃世界。「對我來說,蒐藏台灣古物好像補上台灣史。」林于昉高中畢業就離台,赴日學醫、教書和執業。某次到北京出差逛舊市場,發現古玩好有趣。回台執業後,初期以蒐藏文革和風月類為主。某次聽外國朋友提及,來台除了必看故宮外,想看台灣本土的東西卻找不到,如棒喝般讓他的目光轉回自家身上,開始跑到台北重新橋下的舊貨市場搜尋。

「行家都知道,天剛亮,市場已交易過一輪,晚去搶不到好東西。」由於開業忙碌,林于昉開始培養下線,固定會有「骨董販仔」找他收貨。接著,又因地緣關係,認識了在北市永康街開設「蕃薯國台灣歷史文獻展覽館」的洪聰益。

林于昉說,師大歷史系畢業的洪聰益很有系統的整理台灣老文獻,他的店裡頭有兩百多個框框,每一個框代表一個台灣重大歷史事件,有對應佐證的老照片、古公文、地契等等文獻。從荷據、清領、日治、到民國,逛一圈等於上了一堂完整的台灣史。由於文物價值在於輔助了解歷史,拆散就沒意思,所以洪聰益的東西不單賣,要買就得買一家店。

在經濟能力許可下,花些錢就能留下他沒上過的台灣歷史,林于昉願意埋單。沒想到洪聰益又弄出一個館,他前前後後共買了5個館,把東西都買光了。我們採訪時,他打開不輕易示人的後倉庫,裡頭有他最自豪的、以千件計的上述文獻類蒐藏,隨便拿出幾樣都很驚人。例如辛亥革命的文告、日本軍方出版的討伐原住民的「霧社事件自衛隊寫真帖」、1960年代戒嚴時期極為轟動的雷震案判決書,有如台灣版維基解密。

這些非民藝品,說來並沒有裝飾價值,他仍願高價蒐藏,已經脫離單獨為自己怡情養性的層次了。

當然,林于昉也會從其他的古物商和日本買回生活器物,從鄭成功時代到台灣省政府等公家單位的招牌,他都有。

日據時期的宣傳海報廣告是文庫強項,保存良好,顏色鮮麗,十分賞心悅目。很多糖業、茶葉等民生用品海報,幾乎都以穿著台灣衫的美女為模特兒,凸顯台灣特色,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積極利用台灣物產、對外貿易的企圖。

台灣光復初期的蒐藏,則會讓四、五年級生勾起不少回憶。如每年得繳稅10元的腳踏車車牌、葉宏甲「諸葛四郎與真平」漫畫、家家必備的大力滅火彈、用玩具反攻大陸系列,讓人一下子跌入不管是打彈珠、玩撲克牌、甚至吃月餅,都得夙夜匪懈殺很大的年代。

在蒐藏過程中,林于昉最大的心得是:台灣歷經各民族的侵略、統治,衝擊了先民的生活,但也帶來不同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豐富了台灣色彩。

秋惠文庫裡就有不少混搭的純台式文物,不但不顯衝突,還創造出獨特的美感與趣味。譬如通常成對的「憨蕃」系列,這是清領時期的廟宇交趾陶或木雕,台灣俗諺「憨蕃扛廟角」,指的就是它。作用是放在樑柱下方支撐屋頂的重量。

為何故意做成濃眉大眼,一看就是外來種苦力公仔?林于昉解釋,荷蘭治台時稅負嚴苛,民間故意罰其扛廟角,抒發怨氣,反而創造詼諧的趣味。不過仔細看憨蕃輪廓與膚色均較深,不像「紅毛蕃」,正可印證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船上已有黑奴的記載。

從各地蒐羅來的神像與北管樂社器物,也可以找得到台灣族群融合的歷史軌跡。像是一尊清同治三年、以唭哩岸石雕刻的平埔族土地公像,還有坐在蓮花座上的黑面聖母。這些頗有趣味的多元文物,都是到文庫喝咖啡時,最容易親近之處。

不過,林于昉說,「其實我最想做的是將台灣史有系統的展示,但是紙類文獻需要很大的牆面,無人解說又很枯燥,不是我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因此他不只開了這文庫咖啡廳,還透過臉書以及與官方合作借展的方式,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重視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每一步走過的足跡。例如,7年前,位於北市的「228紀念館」,首次展出當年的抗日人士蔣渭水、親筆寫給林獻堂的「台灣文化協會」會歌便箋,正來自他的蒐藏。林于昉以為,文化要越多元才好玩。文化沒有高低,可以融合、可以競爭,但需包容。否則一旦消失,就找不回,不論是眷村、風月文化,或已經「政治不正確」的反共抗俄文化,都與宮廷文化般,應平等看待與保存。有些人或會批評,這類蒐集行為反而拉抬文物價格,成為有錢人嗜好。但林于昉持續以行動證明,這不是錢的問題。

位於台南永康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10月即將開館,林于昉大手筆捐給館方大型屏風,若加上寄藏品,他的蒐藏將在台史館現身高達1000多件。他蒐藏至今花了上億元,但他之前曾向媒體說:「新台幣一億只能買到兩台頂級跑車,連一戶帝寶也買不起,我寧願來買這些文物。」

一位日本觀光客在林于昉的留言本寫下:「秋惠文庫是林先生對台灣的愛情做出的空間。」這場穿越時空的戀愛,正以分享和割愛的方式進行,更讓人能感受到他以父母之名(林秋江、陳淑惠),成立「秋惠文庫」的初衷了。

〈秋惠文庫〉

地址:台北市信義路2段178號3樓
電話:02-2351-5713
時間:1100~2100
特色:點杯咖啡,就可親近難得的台灣老文物,魅力讓人相見恨晚
費用:咖啡120元起

〈林于昉小檔案〉

年齡:生於1955年
經歷:牙科醫師、日本松本齒科大學非常勤教授
現職:「秋惠文庫」主人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