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臺灣百年行旅海報

五感意境 百年藝境

陳澄波╳濃綠嘉義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國立台灣美術館有三大鎮館之寶,陳澄波的「嘉義遊園地」是其中之一。畫遍了日本、上海、台北,陳澄波最愛的還是有著炙熱陽光、發燙泥土的故鄉—嘉義。「無論他在哪兒,每一年都一定會回來畫故鄉。」陳澄波之孫陳立栢說。

在嘉義市區,隨處可見陳澄波的複製畫作陳列,光是在嘉義(原中山)公園內就有九座。當年,陳澄波的名號無人不曉,「只要寫嘉義市陳澄波,不用寫地址都會寄到我家。」其子陳重光笑道。對嘉義來說,陳澄波已然成為代表圖騰。

嘉義公園建立於一九一○年,迄今已逾百年。在此之前,城市裡的園林都是私人空間,這裡也是台灣在日據初期都市計畫中,首批以觀光休憩為目的建設的公園之一,證明了嘉義當時名列前茅的都市地位。有別於一般公園總是平坦的預定地,獨特的丘陵地形讓嘉義市擁有一個有小溪穿過,高低起伏,自然景觀豐富的公園。與火車站腹地相連,抗戰後公園規模日漸擴張,連賣票的兒童遊園地都入列了。蒸汽火車頭旁的盪鞦韆、溜滑梯、一隻大烏龜馱著的福康安紀功碑、曾經可划船的「小西湖」……,都是跨越世代的嘉義市民記憶。

經過改朝換代,公園面貌一再更迭。不變的是它蓊鬱的樹林,依然如大傘般為嘉義人撐起一片蔭涼。在「嘉義遊園地」這幅畫中,這個特徵表露無遺,高聳天際的鳳凰木呈現半圓形的樹冠,霸氣占去一半以上的畫面,蔓生的樹葉與枝枒蜷曲而有力,為表現飄飄如羽毛的鳳凰枝葉,「他(陳澄波)的筆尖和筆側分別沾著亮綠、濃綠在旋轉。」陳重光說,自然而然在畫裡呈現一種圓形的律動。湖中有白鵝、丹頂鶴悠游戲綠波。丹頂鶴出現在嘉義?當年親眼目睹的陳重光說,這可是千真萬確,鶴從日本運來的,成為當時公園裡的奇景。「過去這個地方是鳥園,所以外頭其實罩著鐵網,但我父親畫畫時刻意把它拿掉。」也因為有了這些「稀客」,讓整幅圖增添一種彷若仙境的夢幻感。

陳澄波之所以那麼熱愛畫嘉義公園,另一個很大的意義,是彰顯家鄉的進步。公園,是建設進步的表徵,陳澄波對故鄉的鄉情常展現在畫作中的排水溝、電線杆,「像這些直線條的障礙物,一般畫家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畫裡卻成前景主角。」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說,為了畫「嘉義遊園地」,陳澄波每天扛著這一百號的畫布走三、四十分鐘到公園寫生,兩個月來從不間斷。陳重光回憶當時,「他畫椰子樹時,把沾滿顏料的筆當作尖刀,像跟敵人決鬥的樣子。」認真的神情吸引許多人好奇的竊竊私語。他也不以為意,甚至畫一半還會問圍觀群眾的感想,熱情解說。

因為陳澄波,我第一次走進嘉義公園,一邊找尋著畫家的寫生風景,也喜歡上這如山坡般一眼望不盡的綠意。對嘉義人來說,這個公園更是跨世代的集體記憶。嘉義市「人文學堂」創辦人、嘉義「荒野協會」發起人之一的盧銘世說,嘉義公園走過一世紀,因此與其他公園最大的差別,就在它充滿了歷史的拼貼與軌跡,七十歲阿公和十五歲高中生心中都有嘉義公園。可惜的是,盧銘世說,「掌權者習慣將前一代的痕跡抹掉。」所以許多日據時代的神社、鳥居,都被「無名火」焚毀,現在殘留在公園中還有兩座日式的小橋,也是盧銘世最常逗留之地。

而一座橋就在陳澄波「嘉義遊園地」寫生點旁邊,巨大樹蔭下,蜿蜒的河道有著清澈溪水流淌,一隻黑冠麻鷺飛來,就停在堤岸邊,優閒的來回踱步。盧銘世說,這溪的源頭來自山仔頂的野薑花田,沒有主要的水源地,幾百年來就一直潺潺的流。另一座橋則比較迷你,但是黑白配色、鏤空如窗櫺的造型,充滿了和風雅致,有如莫內名作「日本橋」。

除了嘉義公園本體,盧銘世心中廣義的嘉義公園,還包括後方占地八‧六公頃的植物園,與原本二十六公頃的公園,構成非常巨大的都市綠肺。一進入植物園就像走進原始森林,高聳入天。不像我們到植物園還要特別約,嘉義人直接把植物園當成自家後花園,在美麗的巴西橡膠林中,一群婆婆媽媽放著抒情台語歌跳著舞,形成一種另類的「在森林中漫舞」。

我們同時跟著陳澄波與盧銘世的腳步,一邊散步、一邊從畫中了解嘉義的歷史、一邊認植物、呼吸著都市裡少有的芬多精。盧銘世要我們試著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風吹過各種樹葉時的不同聲音,針葉是「咻~」,闊葉是「唰~」。我不禁羨慕起嘉義人,在城市裡有一個能讓五感甦醒的園地,以及一位留下故鄉美景的偉大畫家。

【延伸閱讀】

畫家風景.國民風景─百年台灣行旅

時間:即日起〜2012年3月31日(週一休館)

地點:台中市五權西路1段2號(國立台灣美術館A3展覽室)

電話:04-2372-3552

國美無雙─館藏精品常設展

時間:即日起〜2013年12月31日(週一休館)

地點:國美館B3展覽室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