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承信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長榮社區 攝影李俊賢

再老也要 逗陣來扮戲

台南 長榮社區》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早晨,台南市北區長榮社區的活動中心正熱鬧著,一群爺爺奶奶像是準備要登場表演般,鼓譟著歡欣的氣氛。這不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只是知道我們要來訪,志工們都已經在等候。

角落裡,年過八十的劉青雲爺爺和剛過七十歲的劉麗華奶奶正在演出對手戲,劇碼是經典台語老歌《為了十萬元》,劉青雲反串沒良心的老鴇,為了十萬元,甘願把女兒賣給王董。「就為了那十萬元,你竟然這麼狠心把我賣掉!」劉奶奶裝著哭腔回話,兩人不大標準的台語把大夥兒逗得哈哈大笑。

瞬間,我像是來到台南版《青春啦啦隊》的拍片現場,就快噴淚。他們當然不是專業演員,不過由這二十幾位爺嬤所組成的「不老劇團」,卻已經身經百戰,他們曾演出過《健康五蔬果》等劇,也跳過扇子舞、功夫舞等舞蹈表演,到處去區公所、學校等單位去巡迴。

《為了十萬元》是劉爺爺自編自導自演的,是大家到Pub同樂的餘興節目,怕自己表現不夠好,他夜裡沒開燈就起來勤練,還嚇醒從睡夢中的老婆。為了扮老鴇,他更自製道具,戴上辣椒耳環,一個老爺爺上了舞台,比年輕女孩還要辣。

前一陣子,劉爺爺因心臟問題開刀,坐在輪椅上的他,說話顯得比較沒有力氣,但演起戲來,笑容依舊藏不住。劉爺爺說:「很有成就感,很多人給我掌聲!」一分掌聲,讓他拿出十八歲時的笑容與勇氣,繼續在人生舞台上粉墨登場、盡情揮灑。而他的社區,就是最佳舞台,鄰居,也是最佳觀眾。

大樓式的長榮社區成立於民國九十二年,是由過去十個眷村的拆遷戶為主要居民所組成,戶數近一千三百戶,一幢幢高樓如龐然大物般拔地而起,眷戶們剛搬來之初很不習慣。「連支蔥都找不到!」過去的眷村媽媽少了油鹽蔥蒜就在門口跟鄰居借一下就行,搬到新大樓後,左鄰右舍住到哪裡去都找不到了。許多伯伯只能望著自家的天花板喟嘆:「怎麼這麼無聊呀?」

遷入之初,因為餐廳店家進駐得少,當時要在外頭吃飯,就得要過馬路。老人家的步伐趕不上紅綠燈的轉變速度,有位伯伯竟因此成為植物人。目睹車禍過程的前里長曹森,當下決定開辦「長青食堂」,情願每個月自己貼錢,第一年只收取二十五元的便宜費用,方便社區居民在活動中心裡就能夠用餐,成立之初,就有多達一百四十七位銀髮族參與用餐,相當熱鬧。

垂直式的高樓,打破了人與人之間原本緊密相繫的關係,但因這頓飯,把眷村裡原有的人情味給找了回來。之後,讀書會又隨之在活動中心開辦,眾家爺爺奶奶再度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他們一起看電影、一起閱讀、一起出遊、一起跳舞、一起上Pub,一起度過許多人生的第一次,繼續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就像以前在村子裡一樣。

「我終於不會再看輕自己了。」七十六歲的馬王秋蘭說,過去生活苦,自己沒機會受到好的教育,參加讀書會之前,她會寫的字只有自己的名字,現在,她可以閱讀、寫作,從成長裡看見了自己的尊嚴。

前年六月,讀書會成員跟著台南長榮大學的學生一起參加畢業典禮,他們戴上學士帽、穿上學士服,進行撥穗儀式。這次隆重的儀式,是許多人的第一次,在過去一切從簡的年代,恐怕結婚儀式都沒有如此的盛重。

現任的里長潘美純,是前里長曹森的遺孀,她笑著說:「都是他們(志工)在照顧我的。」每個人,都會遇見生命最難捱的時刻,潘美純回憶,民國九十五年九月,她先生曹森正值五十一歲的壯年,卻突然去世,讓潘美純和社區志工都很難承受。足足有半年的時間,潘美純失去了走出戶外的能力,甚至害怕與人群接觸。

當時,社區裡的志工每天輪班到潘美純家裡去「上班」,「我們在她家從早上九點坐到晚上九點,看著她,就怕她想不開。」參與社區事務多年的文素霞說,這裡就像他們第二個家,誰照顧誰都說不清了。素霞阿嬤現在雖然住在鄰近的果貿二村,卻還是帶著孫子天天回到活動中心裡。吳美珍大姐則說:「我們很高興還有被利用的價值。」

前幾年,社區裡舉辦旗袍姥姥選美比賽,大夥兒又相約去找老裁縫做旗袍,也再將過去的旗袍給翻出來,每件都充滿了青春時代的回憶。應我們拍照之需,幾位志工媽媽穿上旗袍擺出優雅姿勢,今年六十一歲的李秋蘭,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少了十歲,她俏皮的說:「怎麼樣,很羨慕我這個年紀還能有這樣的身材吧!」每天都到活動中心來報到的她說,「週末不來活動中心我都覺得怪怪的,還是會打電話問大家要不要到『家裡』來。」大家把活動中心當作「家」,也稱「家」。有時,里長因公務出國,會打電話回活動中心:「家裡有什麼事嗎?」「沒事、沒事,不用擔心。」電話那端的「家人」會這麼回答。

電影導演楊力州在拍攝紀錄片《青春啦啦隊》之後,說他晚年要準備好三十個老伴,伴侶、朋友、親人、寵物和自己的興趣,都是夥伴,在這個青春心靈永駐的社區,居民絕對不怕沒有三十個老伴陪伴自己。

【延伸閱讀】社區超級女管家》里長帶頭撩下去──潘美純

今年四十八歲的潘美純,自從民國八○年和先生曹森回到舊社區北垣社區之後,就開始投入鄰里間的工作,「志工們已經和我混了二十多年了!」當時潘美純仍在大橋國小任教,原本的老里長因故身亡,曹森補選為北垣里里長。

當時舊眷村還未改建,許多事情萬事起頭難,為了綠化環境,曹森到社區裡去種植盆栽,隔天,就發現被人砸壞了。他不氣餒、也不吭聲,第二天繼續再種,又被砸壞。直到第三天,連住戶也看不下去了:「我來幫你看著好了!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潘美純看著老公也心疼,做了認養牌,提議讓社區居民參與認養植栽。

里長凡事帶頭做,認同的人自然就會加入行列,當時擔任總幹事的文素霞,原來只是住在眷村周邊的家庭主婦,看見曹森這麼拚,她也和志工們一起捲起袖子,投入社區工作。一開始,先是將社區電線杆上的小廣告給清理乾淨,就在這付出實際勞力的一刷一洗之間,刷洗出了大家的革命情感。之後,大家甚至攜家帶眷到安平海灘去撿垃圾,一邊玩,一邊為孩子作機會教育。

民國九十二年,長榮社區改建完成,原地改建的六個眷村原住戶陸續搬回。當時居民的年齡已趨老化,搬家要耗費體力、入住新家得要心理適應,新社區百廢待舉。一次車禍事件,加速了「長青食堂」的誕生。那天,曹森與潘美純都在場,一位老人家要過馬路找餐廳吃飯,老人家步伐慢,趕不及在綠燈的時間內抵達馬路對邊,就這麼不幸發生車禍成了植物人。

潘美純回憶,辦食堂的前幾年真的很辛苦,曹森堅持每人只收二十五元(後漸調整為三十五元),她每個月都拿自己做老師的薪水兩萬元出來補貼,無條件全力協助無怨無悔付出的老公。她笑說,過去朋友問她:「你老公在做什麼?」她都不想回答,「我那時覺得好丟臉呀!」

社區工作有許多繁瑣的細節,長榮卻能把最不受重視的地下室空間,打理得明亮舒適。宛如迷宮般、找不到出口的停車場,都被貼上了大陸的街名及字畫作品,讓停車成了件舒適的事。

現在,潘美純繼續「撩下去」,曹森走後,她接棒出來選里長,許多老志工也相繼回來幫忙。

文素霞提到:「我老公也鼓勵我回來,陪著潘里長。」老伴老伴,「老伴」就是這個意思吧!

小檔案_長榮社區

長榮社區位於台南市北區,住戶由10個眷村居民聯合所組成,也有外來非眷戶的居民。(民國91年合併北垣及富台里的四個眷村,94年再遷入鄰近的6個眷村)龐大的集合式住宅,共有23棟14層樓的高層大廈,近1,300 戶,65歲以上的長者相當多,約占25%的人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