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品味 藏精於拙

20年的舊背包、平凡的老茶壺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他桌上隨手一放的東西,都是一幅Layout。」曾聽陳瑞憲前同事這麼形容他。令人十分好奇建築作品之外,他的生活品味。

總覺得他一切都要求乾淨、整齊、精緻,有點潔癖也不令人意外。進入他家,才發現他深深戀上老東西,最愛有使用痕跡和樸實。長桌旁高齡的藤編椅座,甚至出現斷裂,竟仍是他的最愛。

他對生活美感的標準是什麼?「拙。」他篤定的說。細細觀察的確發現,藏精於拙,正是他真正的品味哲學──當一切回歸最簡單時,往往使材質、設計的精緻功力,無所遁形。

他的茶具色澤、造型和質地乍看平凡,僅是灰黑或灰白。不精細、也不光亮。但手一扶上就能感覺,不規則的圓弧,隱藏與手心服貼的觸感。「好不好就看那收口。」他透露。收口的比例優美與否,會讓持盅注水本身,就會變成一幅優美畫面,讓簡約的茶盅散發曖曖光芒。

遇上過一些「花紋、形狀,沒看過啊,很有趣的。」那些「很有趣」一拿回家,卻都變成花色突兀,難融於環境;或過於搶眼卻不耐看。如果要有花紋,還要是隱隱的暗紋。聽起來要求很低,卻最考驗純粹的質地表現。「最好有從泥土與火裡,長出來的生命力。」陳瑞憲的美學,簡單,也不簡單。

藏精於拙的標準,能讓物品經久耐看。茶具是如此,家具,更是。他一座白沙發,幾乎無特徵可言,卻在細微轉角弧度等處,符合使用哲學。一買下來十年,搬過三次家,從來不曾格格不入。「東西一定要自己常用。」經年累月握著茶具所產生的手潤,比起新品,更讓他心動。又如他常背一只皮褐色的斜背包,完全沒有裝飾,連一處壓紋也找不到。但二十年慣用下來,皮面深淺有致,角落微微磨潤,散發手經常觸摸過後的隱微光澤。

對於穿著,他並不完全信奉品牌。常常一身行頭加起來,不超過台幣三千元。如一條四百元的長褲,購自上海,素色、無紋、無光澤。但仔細端詳,膝蓋處縫線,繞到關節後方,使得樸實中帶有一點點變化。這就是陳瑞憲會欣賞的細節。品味似乎天生,然而他說,要掌握事物真正的美,必須透過知識,學習事物最核心的價值。他自己就有過經驗。

例如,金,這麼炫耀的色彩,過去是內斂的陳瑞憲不願碰觸的。但在看過谷崎潤一郎《陰翳禮讚》(主談幽暗光線中的日本美學)之後,讓他大受啟發。原來日本古宅使用金,「不是奢侈,而是利用金色的反射以補充陽光的不足。銀與其他金屬容易褪色,惟獨金能久久保住耀眼的光亮以照明幽暗的居室。」想像四角幽暗的空間中,一扇有著大片金箔的屏風,當燭光靠攏時漸漸綻放光澤,當燭光搖曳閃動時,又若隱若現的擺動著光芒。這番景象,讓他不再覺得金色沒有品味。

因為知識庫的擴張,了解事物美的根本,就能領會品味的真諦。陳瑞憲追求的藏精於拙,也正是來自於懂得最根本的道理。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