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去變電箱

協力造屋

協力造屋

協力造屋

結合專業工班與業餘人士協力完成木結構

創意╳友情 築夢而踏實

人親土親協力屋

2015/08/03

  • 文字 / 林黛羚
LINE分享 FB分享

你是否能夠想像,參與了一位朋友所發起的協力造屋歷程之後,每次當你去拜訪他時,就會回憶起當時,可能會是「這面牆是我跟老婆一起填起來的唷!」,或者「我和孩子一起踩著稻草及泥土,踩到均勻才能填到牆裡面去呢!」

也由於這是你有出力出汗參與的房子,每次你去拜訪這位屋主時,他總是熱情歡迎,將來如果你也要發起協力造屋,他也會不辭辛勞、幫你四處號召各路人馬。

這樣不是以金錢為形式的互惠互助,以現在的觀點看,十分唯美浪漫、展現出人性的亮麗光輝。然而在七、八十年前的台灣,當時還是一個個的村莊、部落的住居形式時,幫鄰居、幫親戚協力造屋,卻是很尋常的事情。

張高傑從小在高雄市長大,後來因緣際會在美濃參與一些活動、進而愛上美濃的鄉土情懷。四年前,原本承租居住在美濃一間老三合院、並順利在旗美高中申請到教職。

因為渴望擁有自己的土地,以實踐他理想中半農半Ⅹ的生活,他開始以自己有限的積蓄,尋覓法拍土地,最後終於標得一塊能力所及的土地,但顧及原地主對這塊地仍有情感,於是得標後將土地分一半,以比法拍還要更低的價格、賣回給原地主。原地主對他的感謝之情,展現在他日後農作收成上。「他種什麼總是會分很多給我們,而且也會幫我照料這塊地。」

擁有土地之後,高傑開始思索要怎麼蓋房子,一來是結構體必須是自然、沒有大量開採砂石的,二來是他已經沒有再多的積蓄,無法全程聘請工班來蓋。高傑的父母原本住在高雄市,認為住在都市才是文明的表現,反對兒子又跑回鄉下,更不可能在財務上支援他。「錢不夠、時間也不夠,平常在學校任教,回到家都已經晚上。即使我並不趕時間,但若靠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每個週末做一點這、做一點那,還是不知道要做到何年何月。」於是,他當時想到的唯一解法,就是協力造屋。

那麼,要去哪裡找人呢?從開始蓋結構體的時候,高傑就開始廣發E-mail、打電話給同學、或者當時參加過社運、社團的朋友,並且請朋友們再把他需要人的訊息散發出去,「說來有趣,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說要參加協力造屋的朋友,當我真正安排好時間表要邀請他們時,就變成沒空沒興趣。倒是很多團體、中小型公司對這個活動很有興趣,而以員工旅遊、員工教育訓練的方式來參加。」就這樣,高傑就開始認真規畫起蓋屋的行程表了。

若以現代人的狀況來說,協力造屋,並不表示從一開始就可以參與,尤其是主結構體的部分,還是要交由專業的來計算結構安全、並由專業工班來做基礎、搭結構樑柱、屋架等,以確保將來居住在其中者的人身安全。

協力造屋有幾個重要的限制條件,第一,限於週末舉行,很多參與者都是從中部、北部過來,因此必須提供兩天一夜的基本食宿。其次,造屋程序中,擷取出簡單、大量、重複的片段(例如牆體及屋頂的填充),才是適合讓大家一起幫你協力造屋的部分。第三,必須提供協力造屋者工具、行動之前要有簡易的示範教學,而且主辦者必須自行先實務操作過。等結構體蓋好,到了可以協力造屋的階段,幾乎每個週末都可以陸陸續續找到有意願參加的團體,有時是一兩個月前就已經先預約好日期、有時是當週才臨時決定來。多時三、四十人以上,少時則連一個人也沒有。高傑所邀請的協力造屋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沒有造屋、敲敲打打的經驗,大多是都市中的上班族、公務員,他們週一到週五要上班,週末早上從北部或中部出發,抵達時接近中午,而且大部分都是抱著好玩、有趣、期待的心情來參與,因此,在吃中飯前,高傑先舉辦簡易說明會,簡單扼要的告知大家,下午要做的事情有哪些,他並沒有分派工作,來參與的成員會自行找自己有興趣的,有人負責剪草、有人負責攪拌、有人負責傳遞泥土漿。

經過一整個下午的辛勞之後,高傑再度準備豐盛的晚餐,如果人多就在基地上準備Buffet,若人少就到小餐館去吃一桌。晚餐之後,高傑會準備投影機,請當天參與協力造屋、願意分享生活經驗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旅遊、生活照片,大家也可透過這樣的方法互相認識。就寢的地方,可以是高傑之前承租的三合院、或者有帳棚睡袋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在基地上過夜。而來參與的協力造屋成員,從荒野協會成員到長庚醫院護士,每週都是不同的團體。他必須讓整個協力造屋的過程,顯得有趣而非辛酸勞苦。畢竟協力造屋的成員與主辦者的關係,是夥伴關係、而非勞資關係,參與的人通常是因為認識主辦人而前往,如果他在這方面沒有建設好心態、或者就把工作丟下不管,參與者很快也會鳥獸散。不過也因為協力造屋只能在週末舉辦,因此工程進度緩慢,光是牆體的部分就花上一年,鄰居常常對高傑吐槽,房子都快從新屋變成古蹟了!

在此次大家一同協力造屋的過程中,最讓高傑感到神奇的是,當人群集結成一個共同體、無償去達成一件事時,會很自動的去找工作做,而且盡力做好,完全不需要主辦人去分發。這讓人更堅信人是天生樂於付出、分享的,並非凡事得用金錢來交換。說來有趣,完工之後,高傑的父母從原本的抗議轉為默默接受,偶爾來訪時忍不住就開始種東種西,後來反而愛上這裡,一年前他們本來只有週末會從高雄市來這裡過一晚。一年後已「定居」在此,高雄市老家變成他們週末才會回去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高傑爸爸的結晶,黃透透的小番茄、飽滿的蔬菜、修剪整齊的籬笆。反觀高傑,自從有孩子之後,生活上有出乎意料的生活轉變。即使他任教於離協力造屋房子僅五分鐘車程的旗美高中,現在卻必須接駁花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回到高雄市,因為家人希望孩子在富教育資源的市區成長。但高傑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機會在鄉下長大。

美濃的房子蓋好後,常有高傑友人的登門拜訪,一聊就到深夜,他在美濃房子附近還有一塊農地,採用有機耕種的方式栽種稻米(長秈米,台中秈十號),口感好、同時產量也頗穩定,提供全家人吃一年絕對綽綽有餘,當孩子出生滿月時,就送朋友自種的彌月米,成為朋友們收過最特別的滿月禮物。

小檔案_美濃協力屋

屋主:高傑
地點:美濃
建坪:50坪(1樓30坪、2樓20坪)
地坪:2分地
建材:(主棟)水泥地基、木結構、土牆、琉璃鋼瓦
造屋費用:約新台幣350萬 (連工帶料、含協力造屋參與者的工具費用)
協力屋改造歷程:
1.與美濃鄉間邂逅:1992年暑假
2.買地:2002年10月
3.建築設計、模型製作:2003年10月
4.整地、地基開挖:2004年2月5日
5.堆砌卵石做基礎:2004年2月11日~16日
6.結構體:2004年2月17日~20日
7.屋頂:2004年4月22日~5月15日
8.土牆:2004年7月~2005年8月
9.完工日:2007年8月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