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春天吃悅性食物

呷天然的最快樂!

2015/08/03

  • 文字 / 季子弘
LINE分享 FB分享

「你快樂嗎?」大多數人追求金錢及工作成就感的同時,「快不快樂?」也成為判定生活品質的一項指標。想讓自己開心,不見得非要參加昂貴的心靈課程,如果連抽出時間去旅行都覺得太過奢侈,沒關係,那就來吃點會讓人快樂的東西吧!

這種食物稱為「悅性飲食」(Sattva ahara),它既非毒品也絕不成癮,其實就是生長於自然土地的各式植物與蔬果。這是一種會讓人長期感到愉悅的飲食方式,大部分的綠色植物、根莖類蔬菜、水果、穀類和溫和的香料,在古印度醫學的認定,都算是悅性食物。乍看之下,悅性食物其實就和一般人熟知的蔬食或素食相似,但請注意「食物多汁滋潤」和「營養豐富」這二點,製作手法過於繁複且人工的素食加工品,既不多汁也缺乏營養,自然不能當成悅性食物看待。悅性食物就是「呷天然尚好!」

古印度阿育吠陀養生學(Ayurveda)認為吃悅性食物最大的好處,是這類食物可以讓人腦筋清醒,更能擁有旺盛的自覺力。《瑜伽飲食養生全書》作者江信慧,根據阿育吠陀養生學指出:悅性食物如蔬果,這些食物吃起來清爽不膩,有助於「淨化存在、讓心快樂」。另一類稱為激性食物如咖啡,喝了雖能讓精神維持短暫亢奮,但也容易引起失眠、沮喪及煩惱。就一般醫學的角度來看,悅性食物皆為蔬果類,這些食物具有豐富的植物營養素。如在火龍果裡富含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果,有助於預防人體腦細胞病變及癡呆症,多攝取像花青素這類的植物營養素,自然能讓人的腦筋更加清醒。

世界上有幾位你我都熟知的名人,似乎也呼應了這一點。還記得國中數學課的「畢氏定理」嗎?那位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先生,不只證明了這個被後人廣泛使用的數學公式,畢達哥拉斯在歐洲有「素食主義之父」之稱,連他的弟子柏拉圖也深受影響,在十九世紀「素食者」一詞出現以前,歐洲那些吃素的人都被稱為「畢氏信徒」。翻開蔬食歷史才知道,相關的名人還不少,科學及藝術雙料鬼才達文西也是「畢氏信徒」之一,他甚至在自己的圖書室還蒐藏一本蔬食食譜《De Honesta Voluptate》,當天想吃什麼,達文西就拿出這本食譜翻一翻。近代知名樂團披頭四成員之一的保羅‧麥卡尼,在一九六八年旅行印度時,拜瑜伽大師馬哈西為師,從此便從一個曾服用迷幻藥的音樂人,轉而成為蔬食信奉者,生活也健康起來。而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十九歲那年去印度旅行,美好的靈修經驗讓他回國後開始吃素。賈伯斯平常大多吃麵條配生番茄、蒸花椰菜、新鮮玉米或紅蘿蔔絲沙拉,飲食極簡單。如此才能讓他保持最清晰的邏輯判斷,做事得以直搗問題核心,自然能夠將一切化繁為簡。

這些名人所吃的素,絕大數符合悅性食物「簡單、自然、營養」的原則,這同時也符合阿育吠陀養生學的飲食觀,就是飲食要多吃這些充滿營養和正向能量的食物。

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的能量,而阿育吠陀養生學認為相較於肉類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自然蔬食更加容易為人體消化。因為好消化,所以人們吃下後才有可能吸收進食物內所含的大部分營養。從現代自然醫學的角度來看,美國巴斯帝爾大學(Bastyr University)自然醫學博士陳俊旭認為,蔬菜水果富含纖維,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比肉類蛋白質和脂肪停頓在消化道的時間短,悅性食物確實比吃肉更來得易於消化。而許多人感覺吃蔬食不容易下口,其實,阿育吠陀養生學認為「香料有助於消化之火」,若能在飯菜中適當添加一些香料,對於提高消化效率會更有幫助。中醫臨床實驗案例也發現:一般消化不良的患者,中焦(消化道)通常呈現虛寒狀態,而茴香和胡椒都有溫暖消化道,以及疏通氣血的效果。

以蔬食為主的悅性食物看起來好處多多,但在一般人心中不免有個疑問:「只吃植物和蔬果營養夠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在這邊倒是提出了讓悅性飲食者可以安心的說法。金主任認為,人體最需要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豆蛋魚肉類,就算蛋魚肉類不吃,只要多吃黃豆或豆腐,就能獲得人體大致所需的胺基酸了。另外油脂和熱量的補充也很重要,除了多使用橄欖油外,金主任也建議做菜時應放點堅果類的食材,就能適當補充所需的維生素E、熱量和油脂。就連以前認為肉類裡才含有的B12,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原來在藻類裡也含有B12!這麼一來,盡情享受悅性食物一點都不用擔心。

不過,撇開醫學理論不談,春天時節,百物滋生,不妨讓自己的腸胃放點肥肉假,準備幾盤彩色繽紛的蔬食料理(見一八九頁食譜),回歸最簡單自然的味道,感受食物從土地生長出來的飽滿元氣,感謝上天豐富的賞賜,你也可以創造自己開心滿滿的悅性食物經驗。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