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Gourmet

挑食

跟著名廚尋找米其林食材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現今,在行家專業照料下的食材,也彷彿精品,被細心呵護、亮麗登場。「每樣食材,都攸關主廚的名聲。」這是美國名廚、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在著作《半生不熟》中所引述的話語,一語道破食材在主廚心中的重要地位。

旅居新加坡的台灣主廚江振誠,其創作被《時代雜誌》譽為「印度洋上最偉大的料理」,他認為:「食材是主、廚藝是副。」廚藝只是工具,這些基本功,為的是要凸顯食材的重點及味道。

不只如此,許多世界級名廚,也都對食材心存尊敬與感激。

曾摘下二十一顆星的法國神廚亞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從小就在鄉村長大,對農事並不陌生,他時常旅行世界,關心食材背後的故事。在《與美味相遇》(Rencontres Savoureuses)一書中,記錄了他尋訪法國鄉間小農的故事。

他到尼斯近郊的高山,拜訪種植野莓的夫婦,他們花了大半生照顧野莓,其香氣誘人,老遠就能聞到,讓品嘗過的人念念不忘,更曾經供應給荷蘭皇室。杜卡斯寫下:「野草莓風味絕妙,在旺季果肉成熟時,我們將之列入摩納哥路易十五餐廳的菜單裡,它的味道讓我們沉醉在童年世界。」

這些食材在大師眼中,有著大自然所給予、最完美的姿態。

他們都來自於在地風土,出自於經驗老到的職人之手,這些終其一生只專注一件事的職人,有著如工藝家般的巧手,從大地栽植出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作物。這獨一無二的歷史人文,加上自然環境與氣候,造就出作物的美麗線條,與果實的飽滿多汁,正是法國人所說的「風土」(terroir)。

更特別的是,台灣的風土,同樣培育出擄獲國際級主廚的好食材。原來,台灣就有這些精品食材。開業已八年的北投溫泉招待所三二行館,其餐廳The Restaurant雖然經營歐陸料理,但百分之九○的食材都來自於台灣。主廚陳溫仁說,早年台灣種植歐陸生菜及作物的小農不多,而近幾年,台灣農民的反應靈活,已經能夠在台灣找到品質夠好的食材,不須仰賴進口。

陳溫仁提到,由台灣農民自行開發的「晚香玉筍」,連義大利米其林三星主廚馬西莫‧柏圖拉(Massimo Bottura)都驚豔。晚香玉筍,其實就是夜來香,原為觀賞花卉,在農民手上轉為食用蔬菜。吃其花苞與嫩莖,滋味口感宛如蘆筍,質地細緻,更添清香。今年夏天,柏圖拉來台客座,試了晚香玉筍後,立即將菜單中原本的蘆筍換掉,「amazing!」是這位義籍主廚的評價。

不僅如此,這些如精品般的台灣食材,也許你還沒嘗過,但他們早已是國際知名餐廳菜單上的主角和最佳配角,像是江振誠位於新加坡的餐廳Restaurant ANDRE、法國摘星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在台北所開設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以及獲度假休閒與城堡酒店集團頒發台灣首位「傑出主廚」陳嵐舒的法式料理餐廳樂沐。「alive優生活」深入他們的食材秘密基地、隨著大廚的眼光與腳步,欣賞這些散發光芒的在地食材。

同時,我們也追本溯源前往產地直擊,看見這些食材的培育者,他們的胸膛站得挺直,在片片美麗的田園間,對我們訴說植栽、豬仔的成長故事。

那刻,我想起亞倫‧杜卡斯在他著作中說過的話:「追根究柢來說,烹調創作就如同所有的藝術,是一場發現之旅,其中包含了穿越時空的邂逅,對抗遺忘的故事。」

最棒的是,這些主廚們的精品食材,價格並非高不可攀,一般消費者也都可以買得到,輕鬆就能「跟著知名主廚進好貨」。透過簡單的烹調,在家庭餐桌再現美味,實際品嘗農夫與養殖者的用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