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老公寓大變身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第一屆台灣「ADA新銳建築獎」與台北市「二○一二老屋新生大獎」,近日正熱鬧評選、陸續公布獲獎者。難得的,台北市之「喆霖公寓」是唯一同時入圍兩獎的作品。雖然,這棟建築再生案的建築師、「十禾設計」吳聲明了然的說,他知道自己不會得獎,因為那是三十年、五層樓老公寓的翻新,競賽中不易討好評審。

不過,這個案例可比新建豪宅、將老屋改成咖啡館民宿等,與你我庶民更有連結。畢竟,都市更新路迢迢,小型之喆霖公寓有效率又有效益的「深度拉皮」,倒有不少可參考之處。應該很多人都住過四、五層樓的公寓。建築量體不大、樓房之間路面不寬,過日子尺度合宜。但無論如何,舊公寓也為逐漸老化的都市人帶來一些生活麻煩,光是無電梯就讓大家最怕。

喆霖公寓的前身,正是如此。它的地址很風光,「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巷」,照理是中古屋搶手貨。但老屋實在沒什麼維護,原屋主群賣了兩年沒動靜。後來,這整棟樓終於由一位中小型不動產開發商買下,翻修算是比較容易進行了。

說是比較容易,也不算太快。在吳聲明接手之前,設計階段就花了兩年多打轉。前幾位設計師光是新設電梯的位置就想了十幾種,但皆不理想,一出電梯不是面對廚房就是臥室。吳聲明的解決方案是,電梯仍放在樓梯旁並結構合理,但是將電梯門轉個頭、不直接面對一樓大門、還退一點。這會犧牲一點室內空間,但是讓入口的走道加深,等於是多了一個好用的玄關。

神奇的是,這座新電梯還具有強化結構妙用。吳聲明將電梯設為能降到地下室(但地下室不設門),同時,在電梯四周加上鋼構承重牆,加強樓房應對地震的能力。這等於是為老建築新添了有力的大柱子。

這一類老屋深度改造手法,也呈現在外牆翻新。老屋拉皮最便宜的模式是重貼瓷磚,但說真的,這只是微整型,不繼續回診幾年後仍是打回原狀。而且重貼瓷磚屬於「濕式施工」,就是得動用不少水土工程、整個外牆先敲掉,施作時間並較「乾式施工」多三、四倍,反增添施工期間屋主在外租屋的成本。

吳聲明選擇「乾式施工」,不清掉原有瓷磚,直接在外牆立一層陶瓷纖維板,水土工程減至最少。這不只為老屋做新造型,更有防水、隔熱、防塵等多種功能,甚至將各類管線全都收到纖維板後隱藏起來,是系統性在思考老屋翻修問題。吳聲明說,這是日本製建材,內層是有孔隙的玻璃纖維,外層則是上釉陶瓷。別看它是乳白色,他解釋這款陶瓷板密度非常高,表面還有凹凸細痕,水漬反而不易直接由上滑下留著痕跡。

提到他為這棟老公寓新加的陽台時,吳聲明則有點苦笑。當初他為這棟難得的邊間多設了陽台,而且雖然這公寓狹長,他仍讓陽台有深度而不只有長度,也就是說可以放置桌椅,在這半戶外的空間休憩、呼吸。可惜,現任屋主一一推出陽台,只剩下一戶留著有深度的陽台,一戶則是改成非常窄。我們拜訪了仍有深陽台的家庭,這陽台其實可視為客廳的一景、或是另一個小客廳。加上有了陽台,光線、通風、視覺穿透皆更佳,總的來說不是損失。

喆霖公寓每一層含樓梯、電梯的空間約有三十坪,五層樓加上地下室的總翻修費(包括上述重點以及重新格局、屋頂防水隔熱、管線更新等),每層(戶)平均分攤兩百至兩百五十萬元。

雖然,整合產權、業主與建築師的溝通、取得結構技師有條件認證等,都得花上時間與精力,但喆霖公寓再生案在上百上千戶的大型建商都更模式之外,提供另一種可能。鄰里關係好的小型公寓住戶,或可考慮以此深度拉皮,讓自己熟悉的老家更好住,而不必總想逃離。(編按:更多「ADA新銳建築獎」資訊,請見www.adaawards.org.tw)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