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跟著毛皮販子走進荒野探秘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早期來到魁北克的歐洲人,是向原住民購買毛皮的冒險家。我們循著這些傳奇先鋒走過的路,深入有熊出沒的加拿大荒野。

一葉扁舟在平靜的河上輕盈滑動,每回槳沉到水中時,就會在船畫出的水痕間掀起小小的漩渦。樹林後方,谷地兩側的山直衝蔚藍天際,山坡盡是蒼鬱的杉林。這裡是賈克卡地亞國家公園(Parc national de la Jacques-Cartier)中央的狼山(Mont des Loups)。

最初在這山區居住的是因紐族(Innu)。在當時,講究衣著的歐洲紳士非常喜歡毛茸茸的河狸毛製成的帽子,因此歐洲河狸數量銳減,倒是加拿大成為新的獵場。十六世紀,聖羅倫斯河收窄的地方龍蛇雜處,在此地聚集的人可是出生入死的毛皮販子(coureurs des bois),他們花幾個月的時間深入因紐族的地盤,以武器交換皮毛。河流在山谷中畫出的路線,就是毛皮販子往返魁北克市與北方的捷徑。

現在這條路的開頭已劃入賈克卡地亞公園,這處國家公園風景美不勝收,且精心規畫許多戶外活動的勝地,可供健行、泛舟與釣魚。這裡在規畫時力求減少環境衝擊,至今絕大部分仍維持歐洲人初次造訪時的原貌。濃密的森林中有古老的步道,沿著河流通往西邊山谷的古道叫「耶穌會步道」(Jesuit Trail),是不久之後便隨著毛皮販子前來的法國傳教士命名。「對耶穌會教士來說,美洲印地安人的社會令他們十分震驚。」公園導覽員瑪麗.庫隆柏(Marie Coulombe)說道。休倫族勇士會送心儀的女士一張貂皮。如果她同意,勇士就可以住到她家族的長屋,兩人可嘗試一同生活兩個星期。「之後如果她不喜歡這男子,只要說:『再見!』那麼男子就得離開。」但耶穌會教士不以為然,硬是將保守的歐洲價值觀加諸在當地居民身上。

今天最受歡迎的一條是登上狼山的步道,這條路可順著木頭階梯拾級而上,底下則有一條小溪穿過陽光普照的森林間。瑪麗帶領我們往更上游前進,在洞穴形成的迷宮裡興奮穿梭。一萬年前,冰河在此留下了巨岩,而這些岩石以奇異的角度彼此相依,形成許多洞穴。有些洞穴沉浸在陽光下,有的伸手不見五指,有的在魁北克悶熱的夏天依然冰封。在石間常可看見彷彿帶電的詭異綠光,原來是「光苔」,在這座國家公園裡也稱為閃電苔蘚。「據說住在洞穴裡的精靈把閃電苔蘚放在這裡,讓那些想盜取他們寶藏的小偷轉移注意力,」瑪麗說。

賈克卡地亞公園只是勞倫汀野地保護區(Laurentides Wildlife Reserve)的起點,後者占地廣達七千八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從魁北克市的郊區延伸到東北方的沙格內(Saguenay),保護區內有湖泊、山丘、森林與河川。就和當年的毛皮販子、因紐人與休倫溫達特人一樣,今天來此的旅人也是為了加拿大的野生動物,不過多只打算欣賞美景,無意把動物變成毛帽。毛皮販子取得貨物後,就以划船與步行的方式回到現在的魁北克市。這座城市是在一六○八年由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建立,現在是墨西哥以北唯一有城牆的美洲城市。城位於聖羅倫斯河畔的岩壁上,具重要的戰略地位,從大西洋來的遠洋船艦最遠只能抵達這裡。以往這裡是英、法、美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天這裡依然保有歐洲風情。城牆內的魁北克舊城(Vieux-Quebec)極為美麗,古色古香的住宅與教堂沿著蜿蜒的街道分布。到了十七世紀晚期,魁北克市開始發展公民意識,管制毛皮交易。毛皮販子須持有執照,並改稱為「旅行者」。

在新城外,亞伯拉罕平原(Plains of Abraham)從舊堡壘延伸到時尚的卡地亞大道(Avenue Cartier)與優雅的美術館。一七五九年,知名的亞伯拉罕平原之戰就在這裡開打。現在放眼望去盡是悉心維護的花圃與談天說笑的野餐者,實在很難想像當年大批英軍湧入此地攻擊法國人,濃濃的硝煙團團包覆樹林,四處刀光劍影,哀鴻遍野。今天這裡幸福寧靜,不過回到市區優雅的聖路易街(Rue St-Louis)時,會看見有顆炮彈卡在樹根,據說那是當年的戰火留下的痕跡。

原本因為時髦的帽子而展開的故事,最後以盛極一時的帝國衰敗告終。英國在魁北克的勝利,是法國在北美節節敗退的開端。即使過了兩百五十年,魁北克依然是那失落世界的紀念碑,也是進入依然原始的荒野入口。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