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四大類型認識草間作品

3D圓點到巨型雕塑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類型1 2D到3D的圓點強迫症

從畫布向外鋪天蓋地蔓生的圓點,反映了草間人生哲學。當時,1950年代後期,紐約藝壇也自波洛克帶起的抽象表現主義過渡到極簡主義。

1966-1974 Self Obliteration

對於這非畫點不可的強迫症,草間自稱是種「執念藝術」,而點點由畫布爬上人形模特兒,則讓她開始自稱為「環境藝術家」。Self Obliteration這組作品,是她立體作品拍賣價最高的,約102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60萬元)。

類型 2 把內心恐懼推向極端的藝術

害怕某樣物品,不斷的讓它在日常空間中增生,當大量複製後,這樣物品反而不再可怕,是草間所謂的「心因藝術」,最早出現在1960年代初期。同時期,安迪渥荷也展出他的「康寶濃湯罐頭」,普普藝術在美國西岸萌芽。

1962 Accumulation #1

由於草間小時候被母親逼著跟蹤出軌的父親,因而看到親熱的場景,讓草間對男性生殖器相當恐懼,為了治療自己,她用布、橡膠等材料,製作出男性生殖器的軟雕塑作品覆蓋在日常家具上,首度把性的主題用具象方式呈現在作品中。(作品尺寸:94.0×99.1×109.2cm)

1963 通心粉外套

草間對於吃機械生產的食物感到慌張,「我們生活在被食物包圍的世界,這些食物從自助餐廳和輸送帶源源不絕的湧來……,只能張開嘴把這些食物吞下去,」她把通心粉覆蓋在外套、內衣等日用品上,試圖超越這種恐懼感。(作品尺寸:118.5×80.3×12.0cm)

類型3 瘋狂延伸的鏡面世界

增生、重複,是草間擅長的表現手法,但創作媒材相當多變,1960年代後期,她還把腦筋動到了鏡子身上。同時間,美國在越戰越陷越深、嬉皮風潮湧現。嬉皮的博愛主張,草間巧妙的用鏡子創作回應。

1966 Infinity Mirror Room-Kusama's Peeo Show/Endless Love Show

這是草間運用鏡子這項素材,早期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她把紅白藍綠黃的小燈泡,放在充滿鏡子的房間,鏡中反射數千萬道的光就是塵世的縮影,燈光明滅瞬間,讓觀者有置身生死交界的瘋狂世界。

類型4 擁抱戶外的大型雕塑

代表日本參加完威尼斯雙年展後,1994年起,草間走向戶外,嘗試戶外大型雕塑。

1994 南瓜

生長在苗圃世家的草間,自小就被家裡栽種的南瓜吸引,「它脂粉未施的大肚子,還有它強大的精神安定感,」自小就一直畫南瓜的草間,把它具象化,在直島棧橋上巨大的南瓜,讓日常環境有了童話般的超現實感。南瓜也是草間最受藝術蒐藏者喜愛的主題。(作品尺寸:200×直徑250cm)

2004 Hi,Konnichiwa(hello!)

草間自小藉由畫畫來減緩各種幻覺的侵襲,但母親卻極力反對她成為畫家,草間說,這個作品是對自己童年沒法達到幸福的一種補償。同樣的圓點,早期多是表達執念,在這群少女身上盡是快樂的情緒,顯見草間運用圓點的成熟度之高。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