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畢卡索畫會產生幽閉恐懼症

「立體派」是3D電影先驅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在義大利出生的法國詩人、劇作家、也是前衛藝術圈擁護者阿波里奈爾所下的文人註解,並不總是獲得青睞。他熱切的為現代藝術提供最即時的珠璣妙語,但結果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但總有一些時候,他的語言天賦使他能夠直達少有人能觸及的藝術作品核心。

沒有人比阿波里奈爾對立體派的觀察更為精闢,這項藝術風潮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當阿波里奈爾聊到他的朋友畢卡索,也就是這項藝術風潮的共同發起人,他說:「畢卡索就像外科醫生解剖屍體那樣研究物體。」而這正是立體派的核心精神:針對一個主題,務求詳盡的觀察、分析與解構。

這種創作方法連激進的阿波里奈爾都得花一點時間適應。一九○七年,他在畢卡索畫室和這樣的新畫風初次見面。畢卡索邀這位詩人看看他正在進行的最新畫作,為了它,畢卡索已經畫了上百張草圖。即將完稿的這幅畫集合了各家藝術的影響,並呈現畢卡索所堅持重現─自印象主義以來即遭摒棄的輪廓線條。

眼歪嘴斜的裸女圖

當畢卡索自豪的將最新畫作《亞維儂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1907)展示給他所信任的朋友看時,阿波里奈爾卻以驚愕與困惑回應。在這位作家眼前的,是五個赤裸的女人,站在約二.五公尺見方的巨大畫布上瞪著他瞧。她們粗略勾勒的身形,以各種棕色、藍色、與粉紅色系的尖銳線條組成,碎裂的圖像有如一面碎鏡。

阿波里奈爾認為,畢卡索的藝術生涯也將會如那面鏡子。他實在搞不懂,為什麼畢卡索的繪畫,會從備受蒐藏家與藝評家愛戴的優雅人物畫,趨向如此原始而嚴肅的風格。

畫中幾乎看不見任何空間感。五個女子以平面的輪廓呈現,她們的身軀簡化為各式的三角形與鑽石形狀,幾乎就像從橘紅色紙上剪下的。所有細節皆化繁為簡:無論是胸部、鼻子、嘴巴、或手臂,都是以一、兩個小小的三角線條所組成(就像塞尚描繪田園的方法)。畫面中完全不見擬真的意圖。

在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群像中,右側是兩個以非洲面具呈現頭部的女子,最左側女子則化為古埃及雕像,中間兩位看起來像風格化的漫畫人物。所有的臉部特徵經多重角度重新組合,橢圓的雙眼因此不對稱,嘴巴還顯得歪斜。

畢卡索戲劇性的縮短透視,帶給觀者幽閉恐懼的感受。在這幅畫裡,我們感受不到傳統遠近法中,影像漸次退向遠方的視覺效果;相反的,這些女子就像3D電影裡截取的畫面,生氣勃勃的從畫布躍出。而這個才是畫家的真正意圖。

這些女子事實上是為了尋歡客而魚貫列隊、任君挑選的應召女。畫作名稱裡的「亞維儂」所指的其實是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某處紅燈區(而不是風景如畫的南法小鎮)。女子的腳邊穢韙F一盆熟成的水果,暗示待價而沽的人性歡愉。

畢卡索稱這幅畫為「驅邪之作」。這麼說的部分原因在於畢卡索在《亞維儂少女》中抹除了個人過去的藝術觀,呈現更膽大的、新的創作方向。另一原因來自畫中的訊息,強烈透露與娼妓共度春宵的快意所換來的危險代價。

用方塊組成的風景

前野獸派畫家布拉克,經常在法國馬賽附近的艾斯塔克小鎮戶外寫生,因為這裡也曾經是塞尚最喜歡作畫的地方之一。他以塞尚的技法與他的綠、棕色色調進行繪畫。但布拉克的畫看起來非常不同。

以他的《艾斯塔克的屋舍》(Houses at L’Estaque,1908)這幅畫為例,這是他在旅途中經常出現的畫作類型。布拉克在畫中描繪一片滿布屋舍的山丘,零星點綴著樹木與叢林。他以放大攝影鏡頭的方式將特定區域拉近,並使田園的景深幾乎消失。一般在風景畫中所期待看見的天空或水平線被捨棄。

這同樣也是塞尚的目標。但塞尚的做法,會是將背景的主題帶向前景,布拉克則是將一切都拋向前景,就好像司機臨時踩煞車,乘客被拋向擋風玻璃。他的山丘屋舍層層疊疊的一個接著一個,但全都沒有窗子、大門、花園或煙囪。為求構圖焦點與彼此的關聯性,所有的細節都要犧牲掉。《艾斯塔克的屋舍》更極致的將風景簡化為幾何圖形。豪華不動產變形為淺棕色方塊,上頭一層層的深棕色色調暗示陰影和深度。偶然出現的綠色灌木叢和樹木,讓眼睛得以從單調交疊的長方體矩陣中暫時休息。

當布拉克以《艾斯塔克的屋舍》系列畫作進入一九○八年秋季沙龍展時,評審委員會先是拒絕,接著又加以譏笑一番。委員之一的馬諦斯語帶嘲諷的說:「布拉克剛送來了一幅用一堆方塊(cubes)所組成的畫。」很諷刺的,馬諦斯這番評論的說話對象正是當年創了「野獸」一詞來形容馬諦斯早期作品的弗克賽勒。於是按照慣例,此名就此名留千古,立體派(Cubism)於焉誕生。

說書人:這些女子就像3D電影裡擷取的畫面,生氣勃勃的從畫布躍出。

【延伸嬝炕j《亞維儂少女》

作者:畢卡索

時間:1907年

尺寸:243.9 × 233.7 cm

蒐藏地: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說書人:布拉克則是將一切都拋向前景,就好像司機臨時踩煞車,乘客被拋向擋風玻璃。

【延伸嬝炕j《艾斯塔克的屋舍》

作者:布拉克

時間:1908年

尺寸:73 × 60 cm

蒐藏地:瑞士伯恩美術館

書籍簡介_這個作品,怎麼這麼貴?

出版日:2013/11/8
作者: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
出版社:大是文化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