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老電廠變身海洋遊樂場

特別報導

2015/08/03

  • 文字 / 李娃
LINE分享 FB分享

對基隆人來說,坐落在八斗子的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科館),年年盼,望了數十年光景,總算於二○一四年一月開幕;博物館更是第一個榮獲美國紐約建築師協會二○一三年建築設計榮譽獎的都市設計首獎,也是台灣工業遺址活化下的成功建物。

這艘停泊於八斗子漁港的「巡航艦」,深具歷史傳承;先就新舊交融的建築設計來說,整座建物其實包括了一九三七年(昭和十二年)日本人所蓋的火力發電所、目前整座海科館保留約百分之二○老發電廠結構在其中,另外還包括一九五三年美援的擴建廠及一九九七年海科館籌備處新增建物;建築概念以一艘大型船隻為出發點,老發電廠位在船身的中央,其餘則為新增建物。

歷經三任館長,耗時二十四年才完工的海科館,在當時肩負拆與不拆的重責大任;停擺二十多年的發電所鋼筋裸露、屋頂掉落、窗戶不見,「當地小朋友眼裡這裡是一間鬼屋」,海科館研究規畫組組長施彤煒表示,保留舊建物在當時並非主流,再加上原始火力發電所的設計圖年代久遠不易找,建物安全性是最大考量。他回憶,找設計圖半年未有所獲,於是靈機一動,從歷史書下手,開始遍查有關電力的古書籍,並拜訪退休員工、研究台電歷史學者與專家,一點一滴逐一發掘;他接著說第一任館長孫寶年曾語重心長說,過去一百年,發電所為國人提供電力,未來一百年,由博物館接下讓人了解海洋的任務。

就在拆除與保留兩派聲音僵持不下,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林洲民支持保留鋼構的梁、柱,並仿建發電所屋頂;像博物館入口的北火大廳、深海影像廳及頂樓走廊,就是由原本發電所為了採光而設計的大型窗戶,林洲民保留下來,讓室內可以接引戶外自然光線;另外非常受大人小孩喜歡的深海影像廳,廳內圓弧形的造型,其實曾經是黑暗悶熱的發電所鍋爐室。

林洲民回憶蓋了八年的海科館表示,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基地比周邊馬路低兩公尺,為了讓人進入主題館就像躍入實體海洋,除了進行填高作業,並且在長一百五十公尺、高三十五公尺的長廊,以「泡泡」來呈現;海科館館長吳俊仁也強調,遊客從一踏進館內,天花板、地板到鋼梁,會看到錯落大小不一的海底泡泡,特別是有陽光射落進來,地上的泡泡與魚群方向,導引了人們的參觀動線。

館內目前有九個常設廳,以及一個特展廳;而在所有展廳當中,吳俊仁最推薦的是深海展示廳,「多數人可以碰觸到海水、體驗浮潛的海中生物,但到不了深海,而深海裡的魚因環境關係,眼睛退化、有著大嘴與利牙,並會發光,實在太有趣了,一定要來看個仔細。」

兒童廳則是最受爸媽喜愛的廳,小朋友可以透過家家酒的遊戲,扮演魚販老闆、小吃店員,還可以穿梭迷你漁船體驗船長開船樂趣,更可以與海洋生物比高矮;解說員表示,入廳人數有限制,並且定時消毒防傳染,很多小朋友玩到不想回家。

小檔案_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網址:www.nmmst.gov.tw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
時間:平日0900~1700,假日0900~1800
票價:全票200元,優惠票140元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