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Columnist

真愛夏多內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附庸風雅,愛裝內行是人之常情。但在流行開端被大力吹捧,等過了流行尖峰即被棄之如敝屣的,正是全球最知名白葡萄品種-夏多內的處境。曾經,夏多內是全球化的罪惡象徵,因為它到處種植,可是卻都釀成了帶著橡木桶焙烤的香氣,以及和圓潤肥腴口感近似的酒風。有時為了節省成本,浸泡橡木屑或留下殘糖之情形也頗為常見。然而,太過千篇一律終究會令人生厭,也因此現在這樣的夏多內銷量驟減,甚至有些產區開始轉換酒風,試圖釀造出更苗條有活力的清新風格。

但也有一些夏多內的產區,始終自外於全球化風潮之外,釀造出帶有地方風土特性,別處無可仿製的獨特酒風。例如布根地北邊的夏布利(Chablis)、香檳白丘的白中白(Blanc de Blancs)香檳,以及侏羅區(Jura)的夏多內,這些都是無論風潮來去,堅持以夏多內所釀成的葡萄酒,且皆讓我真心摯愛。

事實上夏多內最關鍵的特性,在於其品種的個性不是很明顯,亦無自己特有的香氣,像是一張平版無面容的白紙。如果種植在平凡的地方,就只能釀成貧乏無個性的白酒,不像白蘇維濃或麗絲玲,即使環境不佳,也多少能釀出品種獨特的香氣。唯一能依靠的,便是採用橡木桶培養,並進行攪桶以增添香氣與圓潤質地。因可人為操控與添加,自然也極易複製,最終流於浮濫,不再具有價值,乃至於日後注定消失不見。

但這看似缺點的天性,卻也可以是夏多內的最大優點,因為其中性透明的特質,相對能從酒中更清楚的反映出葡萄園的風土特性,以及釀酒師釀造的細節。於是,在夏布利的Kimmeridgien石灰岩山坡上,釀出了獨有的海味礦石香氣;香檳白丘的白堊土,釀成了質地輕盈靈巧的白中白香檳;而在侏羅區三疊紀的藍色泥灰岩中,則釀造了粗獷樸質的堅挺酒風。夏多內有如一個載體,透過它,傳遞了來自不同土地的經典風味。

早對夏多內感到厭煩的愛酒者,相信仍可輕易愛上這些地方所生產的夏多內,因為在酒杯中,已經很難找到一絲夏多內過往的流俗風味了。

小辭典》攪桶(Batonnage)

在橡木桶中進行發酵的葡萄酒,在完成酒精發酵後,酵母菌會逐漸死去並沉積於橡木桶底。此時,用攪桶桿伸進木桶中攪動死去的酵母,可讓其暫時懸浮在酒中,此過程有助於水解出香氣物,並可帶來圓潤口感的甘油。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

禁止酒駕 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