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Travel

兩個幕後推手 打造亞洲最強館藏

千隻標本姿勢各不同,連提琴上的年輪也鑑定

2015/08/03

LINE分享 FB分享

六月底來訪,從台南高鐵站進市區前,可以瞥見奇美博物館古典歐式的建築物已經大致落成,安安靜靜的坐落著。

館內,卻熱鬧非凡,過道裡排滿箱子,專家有時只能從留下三分之一的空間中出出入入。往其中一大落隨便瞄過去,箱外標著的就是羅丹的作品。匆忙往返採訪現場時,推開其中一道門,意外的就和滿地鳥禽標本遇個正著……。

一座博物館正誕生中。開幕前,正上演著各樣的故事。

動物廳,已經是看起來最早成形的展廳。然而還有許多標本藏品還沒就定位。顧問陳瑞卿一直難以從滿地的鳥類標本中抬起頭來。這一對一對,公母姿態各異的禽鳥,總共超過千隻,她正在給牠們分門別類,光聽就覺得工程浩大。

所幸我們來的這一天,已經差不多排定好「隊形」了,看起來水鳥、飛禽的族群已大致清晰,逐隻望去,似乎已經可以感受到一個生態區的脈絡。之後,她要在背景紙上標記定位,好讓助手協助在直立牆上鑽洞掛上,每一隻的姿態,也還在她的腦海中慢慢琢磨。

陳瑞卿的先生是許文龍的琴友,原本只像是幫忙性質,卻和來自美國的標本專家團隊共事,現在是奇美博物館自然史方面的大內高手。

奇美舊館中,動物標本大多擠在一起;現在新館裡,美洲區、澳洲區、非洲區區區分明,對照後方彩繪的生態背景,動物在自然界的互動方式清晰起來了,更栩栩如生。有大型動物的如非洲區,象、羚、斑馬、長頸鹿的前方都只有低矮玻璃,大隊動物像是舉行遊行般,充滿躍動感的行進著,非常令人震撼。許多小處費心,例如:做成抬頭狀的小鹿,正好被安排在象的腳邊,神情姿態好自然。

安排這些動線、姿態的陳瑞卿,當然不可能教動物自己排排站。她的小秘訣,就是先把動物的照片縮小為六十分之一,在紙上排出隊形後,再對照動物標本的姿態,前前後後的修改到滿意為止,最後才吩咐助手將動物標本放上展台。就定位後,馬上就是「生動」兩個字。

兵器室也不再像以往一列排開,殺氣很重。幾個視覺焦點之處,安排了武者、士兵的人像模型,穿戴武甲、拾著兵器,例如有一對一比一比例騎著馬對戰的西洋劍士。一尊尊時代感不同的人像排列,武器本身的銳利氛圍降低了不少,歷史演化的進程,則開始延伸。

雖然觀眾無法進入,但這個下午,來奇美博物館提琴中心借琴的音樂家、學生就有三組。

鎮守提琴中心的,是另一位大內高手,顧問鍾岱廷。他是台灣少數會製琴的師傅,受過美國修琴的進修課程,最厲害的是有配對琴與人的絕對嗅覺。

奇美將一九六四年後一百多萬頁的提琴專書,納入資料庫;還有提琴木材年輪鑑定的設備。每一天,有四十多位琴商「眼線」,在世界主要九個國家,搜尋製琴師傅家族族譜中,可能遺漏的任何一位作家的琴。有一千多把提琴做為比對資料庫,鍾岱廷這幾年來發現不少被歐洲歷史遺忘的作家與琴作品。

而這個中午,他只是輕輕鬆鬆的吃著名琴產地—義大利克雷蒙納來的沙拉米臘腸,喝著當地的紅酒。對他來說,要怎麼鑑定、修復名琴?首先就是要成為和名琴產地居民一般生活著的人。

也許從他的穿著看起來,就像一位工程師或廠長;然而這些幕後專家,都是真正把藝術與音樂融入在生活中,把生活融入在藝術裡的人。這就是奇美博物館的精神,不是嗎?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