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Travel & Leisure

唱片大廠總裁來朝聖

台灣黑膠界元老,一對喇叭調整400次

2015/08/03

  • 文字 / 陳怡如
LINE分享 FB分享

聽聞黑膠圈有個重量級前輩,玩黑膠已長達五十五年,不但是許多樂友爭相請益的老師,而且只聽黑膠、不聽CD,家裡的音響室更是精彩。我們驅車前往拜訪,車子沿著蜿蜒小路而上,來到汐止山區,最後停在一棟別墅前。爬上三樓,一進門才驚覺,原來在這個幽靜山莊中,竟藏著一座黑膠天地!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挑高五米,廣達二十二坪的偌大空間,音響室比許多人家裡還大。一對大喇叭置於前方,兩百二十公分的高度比人還高。房間兩旁被壯觀蒐藏包圍,綿延好幾公尺的方格櫃擺滿兩萬張黑膠。坐在柔軟沙發上,享受充盈滿室的優美旋律,好似樂手直接在面前演奏。眼前這一切可能是許多黑膠迷一輩子的夢想。

「這裡本來是要當主臥房的,所以我常去別人家聽音樂回來後,都會抱著我太太說,謝謝你給我這個空間!」主人李富桂打趣的說。揮別二十二年的貿易工作後,李富桂已邁入退休生活,再過兩年就要滿七十歲的他,本人看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為人不僅熱情,還非常風趣。

他聽黑膠的歷史,要從一九六○年還在念初一時說起。當時他的二哥剛考上台大法學院,李富桂笑著說,那時「文青」有兩個時髦,一個是看存在主義的書籍,另一個就是聽古典音樂,「二哥每次回家,都會拿零用錢給我,叫我去中華路買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我腳踏車一騎就過去了。」二哥帶他入門,沒想到一晃眼,就聽了五十五年。

十多年前,李富桂搬來汐止山區後,音響室從原來的八坪「升級」到二十二坪,終於有機會親手打造夢想中的黑膠空間。「我太太說,我這裡已經是公共場所!」李富桂笑著說。許多黑膠迷常在這裡聚會,最高紀錄一次接待了十六人。

他記得,重刻片大廠Classic Records總裁哈伯森(Michael Hobson)十年前來台拜訪,只去了兩位台灣樂友家,其中一人就是李富桂。哈伯森一坐定,在還沒播放唱片前便立刻說:「你這裡的聲音應該沒問題!」李富桂好奇反問原因,哈伯森回答,男人講話的聲音頻率大約在兩百到五百赫茲,他光用耳朵判斷回音和清晰度,兩人講話的聲音一清二楚,果真最後滿意離去。

音響室的一切全由李富桂一手包辦,從設計、裝潢、搬家到入住調校系統,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李富桂說,聆聽黑膠的最佳空間是像「鞋盒」(shoe box)般的長方形,長寬高各有黃金比例,約是一比一‧六比二‧五。一般家裡常見的正方形房間,聲音容易在裡頭繞圈圈。

接著,房間四周不要是光溜溜的牆壁,容易反射聲音,最好放滿東西。所以他在喇叭後面做了兩塊夾板裝飾,裡頭放滿吸音棉和玻璃纖維,左右兩邊則放置唱片櫃,光滑的窗戶也要加上窗簾。

就連牆角也有學問。聲音容易陷在牆角中,因此他特別設計了兩根希臘裝飾柱,裡頭有三層夾層,擺上不同的吸音材料,打破牆角共振音。天花板也特地架出四十公分的空間,吸收低音。

在這個長型空間中,每個物件都各有自己的黃金位子。李富桂說,喇叭和椅子各擺在房間長邊的三分之一處,喇叭、椅子不靠牆,後面留有空間,「聲音是活的,靠空氣傳送,給它最多空間,讓聲音呼吸。」兩個喇叭則各自占據寬邊的四分之一處。

若拉一條中軸線來看,椅子在正中央,和喇叭呈現三角形,「這裡就是皇帝位!」房間的設計和擺設最好能夠左右對稱,全對稱是最理想的狀態,其次是到椅子處對稱,否則至少也要做到喇叭兩旁的擺設對稱。李富桂喜歡中性的空間,不特別加強哪個音頻,他認為:「音樂特性,應該是在錄音時就要決定了!」

空間完備後,接著調校器材。李富桂極少換機,現在這個唱盤就用了快二十年。他認為影響聲音最重要的兩個關鍵便是「唱頭」和「喇叭」,「唱頭直接摩擦唱片,喇叭直接接觸耳朵。」他曾為了那對大喇叭,光是微調角度、距離,調整不下四百次。雖然過程繁瑣,但耗費一番功夫後,能獲得自己喜歡的聲音,便是他最大的樂趣,「我的追求只有盡量把溝槽裡的聲音挖掘出來,你不知道還有多少聲音是你沒有聽到的,永遠無止境。」

跟李富桂談論黑膠是非常愉快的過程。一講到黑膠,他好似有源源不絕的「眉角」可以分享,說到興頭處,一邊比手畫腳,一邊翻出資料佐證。李富桂對黑膠的記憶驚人,兩大面牆的黑膠櫃,沒有貼上分類標籤,但只要聊到哪張唱片,他光靠自己歸納出的分類方法,不到二十秒就能立刻翻出唱片。「我太太跟我說,如果哪天我開始記不得了,一定要跟她講,」李富桂大笑著說。

黑膠迷常說,從一個人玩音樂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他的個性。在李富桂的音響室待了一下午,這位前輩就如同他的空間一樣,舒服、愜意,感覺有無窮盡的寶藏,永遠挖掘不完。

【延伸閱讀】唱片挖寶處

1.好感音樂:tw.bid.yahoo.com/tw/user/Y6335608577

2.小宋唱片: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二段79號

3.知音天堂: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7號3樓之4

關於這篇文章

發表評論